Page 14 - 學刊_Neat
P. 14

│怡茜│
       近幾年印度的寶來塢好作品持續不斷,小編在此
     推薦大家三部與教育相關的電影,與有志投身教育界                                                                   │三個傻瓜│
     的你我共勉之。


       在此推薦這三部電影,主要是因為這些電影分別
     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教育這個主題。心中的小星星是以
     學生本身的視角帶觀眾與他經歷教育這件事;我的嗝
     嗝老師是以老師為故事主要敘述者,描述一位老師如
     何走過許多困難磨難仍不失其教學熱忱;而三個傻瓜
     則是以大學高等教育與傳統社會價中常見的問題去
     思考何為教育的本質。
       綜觀來看,觀看這三部電影可以幫助我們以不同
     的身份與角度去看待教育這件大事,觀看過程讓你淚
     中帶笑、笑中泛淚,再次觸動起初那投身教職的決心。
                                                                                   “All is well”
                                                     │我的嗝嗝老師│                      電影的三位主角,法罕、拉加、藍丘就讀於印度最頂
                                                                                   尖的理工大學,他們各自在不同的處境成長,帶著不
                                                                                   同的心態與壓力來到大學就讀。不同的個體面對的
                                                                                   是那不變的校園傳統,崇尚考試、成績、背誦知識的
                                                                                   風氣瀰漫在他們的學習當中。電影透過不同人物,述
                                                                                   說著傳統觀念與教育本質的衝突,這些衝突帶動觀
                                                                                   眾去思考教育的價這三個主角可說是現代許多大學
                                                                                   生的縮影,在電影當中各自的擔憂煩惱也是許多人
              │心中的小星星│                                                             正在面對的。除了三名主角以外,故事當中也有令人
                                                                                   印象深刻的配角—托—是典型在制式化教育體制下
                                                                                   成型的學生,專注於死記硬背卻不願嘗試理解與融
                                                                                   會貫通的學習態度。另外一名劇情吃重的角色是暱
                                                                                   稱「病毒」的賓杜教授,他的存在正是傳統教育框架
                                            「沒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的實體化,他強加給學生那根深蒂固的教學態度與
                                                                                   方式,無形之中使得學習價變得只能用競爭、考試、
                                            主角奈娜是一位患有妥瑞氏症的老師,即便身體上                 成績去衡量。在電影當中充斥著許多詼諧、諷刺、感
                                            因病症帶來許多不便,從小立志當老師的她仍然不                 動、難過、緊張的橋段,讓觀眾看了可說是又哭又笑
                                            畏艱苦,在歷經18次面試失敗後,終於在母校找到                的,卻又同時發人省思。
                                            工作。找到工作的她,來到班上後,才發現自己面臨
                                            的是一群在學習上較缺乏動機的學生,集結校內最
                                            頑皮、叛逆、令師長最為頭痛的學生族群。奈娜面對
                                            這樣的班級,她毫不畏縮,決定拿出她奮力對抗其
     「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                先天缺陷的精神,幫助她的學生走出歧視,勇敢挖掘
     ,這是部描寫一位小男童伊翔在學習上的心路歷程。                自身潛能...
     他的學習狀況一直讓父母與師長感到頭痛不已,在
     課業的表現不佳,又難以融入群體,時常被取笑、排
     擠,使得他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備感壓力、喪失學習
     意願,只能靠著對繪畫的喜愛支撐下去,但隨著接二
     連三的壓力,讓他負荷不良,最後選擇逃避上學,行
     為偏差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嚴厲的父親毅然決然將
     他送往寄宿學校讀書,伊翔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
     擊感到更加不安,不但被迫獨立打理生活,還失去
     了主要照顧者(母親與哥哥)的溝通管道。在寄宿學
     校他仍然面臨老師與同學的嘲笑與排擠,加上美術
     老師制式化的教學,也讓他對原本喜愛的繪畫也失
     去興趣,在種種打擊後,他開始封閉自己...。直到一
     位新的美術老師到來,伊翔的求學之路慢慢有了新
     的轉機...。


                                                             13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