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學刊_Neat
P. 24

C URRENT EVENT S


                                            108課綱上路—
                                            窺探何為素養導向的教學
                                             「我們要面對的是,知識演化週期愈來愈短。知                 識面的「學習內容」以及情意與能力面的「學習表現」
                                            識不斷更新,工具也持續翻新。」但是問題來了,既然              ,發展課程,並且鼓勵多元評量。
                                            知識不是唯一、教科書不能當聖經,「那麼,學生到底                 隨著時代的變動,新知識不斷產生,未來充滿許
                                            要學什麼?」                                 多未知,知識不再只是一條單一流向的寧靜河流,而
                                                                                   是一片波濤洶湧、深不可測的大洋。因此學生必須具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                   備的不再只是知識層面的理解與吸收,還需懂得透
                                                                                   過觀察真實世界裡的現象,探究因果,並且從中學
                                              教學型態的變革                              習。因此,讓學生學會學習並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是
                                              世界隨著科技發展,不論在經濟、政治、各行各業               新課綱的主要目標。回應開頭的問題,洪詠善說,核
                                            的組織上都有快速極大的轉變。教育在近幾年內也                 心素養,簡明來說,講的就是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不斷地尋求型態上的轉變。許多教師開始嘗試有別                   綜合學者蔡清田、范信賢,以及大考中心主任劉
                                            於傳統的教學方式,使教學不再只是以學科知識為                 孟奇的說法,「素養」可以用三個概念來概括:「知識、
                                            主、單方面知識的授與、本於書本教科書的教學模                 技能、態度」。「知識」指的是學生對一套理論的理解、
                                            式,帶動一連串的教改風氣。新興的教學相關理念、 「技能」指的是學生學習到的實作能力、「態度」指的
                                            名詞隨之出現,「翻轉教學」、「跨領域學習」等等的教              是對前兩者的價判斷和個人感受。
                                            學變革油然而生。                                 素養不是單指成就,也不是性向,而是一個人在
                                              教育開始以學生為主體,開始重視學習成果、分                面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情境及實際問題時,能靈活運
                                            數以外的價值強調學習過程、多方學習方法,鼓勵學                用學校所學,抱持主動積極的態度及多元開放的精
                                            生跨領域學習,訓練學生統整與應用的能力。現今,                神,整合活用各種相關資訊,發揮思辨、統整、溝通能
                                            新課綱也為此做出回應,以素養導向為主做出變革。                力與創意,以理解現象或解決問題。
                                                                                     素養導向的評量重視現實情境下的應用表現,著
                                              素養導向的意義                              重於評量學生在多樣複雜的情境中如何把所學的知
                                              十二年國教課綱改革重視學生多項能力的發展,                識、能力、態度發揮出來,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情形,並
                                            乍看之下,其所提倡的「核心素養能力」和九年一貫                預測學習發展的潛力。
                                            主打的「能力指標」極為相似,究竟素養導向的意義                  總結來說,素養導向的新課綱同時重視知識與實
                                            為何?根據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際應用兩個面向,讓學生所學知識不單單只是紙上
                                            規畫組組長李文富先生的說明,新課綱的核心素養                 談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教育與實務以幫助學
                                            能力,相較於九年一貫的「能力指標」,是一個更統整               生及早與社會接軌。並期望能替幫助學生找到學習
                                            的概念,它強調「知、行、態度」三者並重,同時依據知              意義、引發學習動機。






                                                     智能科技,翻轉偏鄉教育
       科技發展使得數位輔助學習逐漸成為近年來教育                路讓每個人都有接觸到知識、資訊的機會。柯市長在自
     的趨勢。有了科技的輔助,除了為教學形式增添更多不               己推動的此項教育政策上,也強調「建立網路人權」的
     同的風貌,擺脫傳統給人嚴肅制式的感覺,更重要的                重要。他認為,一個政府應該要保障每個學生都能使用
     是,科技輔助能有效縮短城鄉學習差距,翻轉偏鄉教                網路,建立「網路人權」,保住窮小孩翻身的機會。過去,
     育,讓偏鄉的學生也能享有充足的學習資源。                   台灣的教育偏重菁英教育,但根據所謂的「短板理論」,
                                            一個水桶的除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片木板,因此,在教
       根據自由時報近期關於科技應用輔助偏鄉教育的                育上應該要注意那些弱勢的孩子。所以目前許多新創
     新聞報導,目前屏東縣正積極執行前瞻基礎建設「國民               的科技教育政策,如「一生一平板」、「學校E  化」,或是
     中小學智慧網路及智慧教室建置計畫」,投入總經費共               近期探討的雙語教學等等,都要讓弱勢地區的學校優
     3  億2000  萬元,預計將在明年暑假前把全縣205  所國       先實施,真正落實教育平權。
     中小,合計共2602  班教室全面建置成為「智能教室」。
     教室配備主要會有75  吋電視、光纖網路、平板電腦或               運用科技的優勢協助台灣教育資源的普及化除了
     筆記型電腦等設備等等。期盼能以不被地理環境限制                能使偏鄉學生能享有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外,對台灣整
     的網路連結偏與教育資源斷層的道路,未來也預期其                體的人才培育與素質更可以大大提升效能。台科大師
     他縣市陸續跟進、推動此計畫。                         培中心目前也有參與教育部協助偏鄉教學的計畫,利
                                            用數位科技資源落實偏鄉教育與關懷。此計畫為數位
       在這所謂「智慧教育」的推動,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              學伴遠距偏鄉線上課輔,每個學期初都會辦理說明會
     示,這其實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科技,此項政策的實               提供招募資訊,希望對於教學、輔導有熱忱,願意付出
     施主要是確保每個孩子都有一台平板可以連接網路,                時間與生命陪伴偏鄉孩童的學生一起加入這個溫暖的
     再透過網路上的「酷課雲」系統,讓經濟、區域弱勢的孩              計畫,讓台灣的教育環境愈來愈好。
     子也能有管道使用政府提供的資源加強學習。柯市長
     表示,教育和考試是帶動社會階級流動的主要影響因
     素,但是網路的出現打破了這階級流動的定律,因為網


                                                             23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