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货币的真相
P. 189
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而暂停出口,此事造成油价大幅上涨,从 1973
年的每桶不到 3 美元涨到超过 13 美元。
石油提价大大加大西方工业大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最终于 1973~1975 年引发欧
洲及日本、美国等国家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 年 2 月 11 日—12 日,在美国倡议
下,13 个国家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即国际能源
机构前身,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
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是不是有一点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借助于、当然,读者也可能理解为占有
于能源协调的便利,美国自然不自然、主动不主动地将美元与石油进行挂钩,也许捆
绑更为合适。
实际上,1973 年以前“石油美元”已经存在。欧佩克(OPEC)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便拥有约 20 亿的“石油美元”盈余,只是当时的“石油美元”尚未实现理论
化和制度化,也未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1974 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非正式达成“不可动摇的协议”,美国向沙特阿
拉伯出售军事武器,同时保障沙特阿拉伯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沙特阿拉伯则接
受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随后,美国财政部与沙特阿拉伯货币当局于同年 12 月在利雅得达成协议,向沙
特阿拉伯开放美国国债的认购并保证沙特阿拉伯于认购时的排他性优先权。与沙特阿
拉伯达成协议后,美国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一达成谅解,确立美元在欧佩克国家出
口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中的垄断地位。
“石油美元”机制正式诞生,美元变成“石油美元”。与黄金不同的是,石油的
储备量和生产量都是足够大,并且拥有以下特点:
第一,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机械工业、航空产业、汽车产业与
化工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越来越严重依赖石油,利用石油不仅可以炼制汽油、煤油、
柴油等燃料油和各种机器所必需的润滑油,还可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
农药、化肥、炸药、医药、染料、油 漆、合成洗涤剂等生产与军事必需产品。石油
已然成为工业与国防血液。
第二,石油也是一种商品,并且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国际贸易商品。2008 年,全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