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货币的真相
P. 195
教堂的彩色玻璃画窗在内,一块一块地运回日本。这一想法激怒了法国人,于是法国
很快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出口国家财产!
日本买家还出现在伦敦、巴黎以及纽约的各大拍卖场。他们以相当可观的价格买
下一些世界名作。日本人购买艺术品往往出手非常大方,好像他们真的喜欢这些名作
一样(跟某些中国富豪何其相似);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花大约 4.000 万美元购买
梵高的《向日葵》。斋藤了英更是一掷千金,为梵高的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的肖像》
花费了 8.250 万美元,为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花了 7.800 万美元。
跟某国获得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其国民平均收入依然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所不
一样,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功地实现了“国强民富”的目标。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初来自日本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推行的“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目的是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
通过该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1.6%和 11.5%,
超过计划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1 倍;人均国民收入
按市场价格计算,从 1960 年的 395 美元,增加到 1970 年的 1592 美元;10 年间实际
工资平均增长 83%。
毫无疑问,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
功地帮助日本跳出“国富民弱”的困局,夯实了日本作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的基础。
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日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于全民的收入增长
上,并把这一核心要点作为这场新经济运动的名称、口号和旗帜高高举起。用国民收
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的发展就会井然有序,从而获得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第二节 日圆简史及经济影响
用“奇迹”来形容日本战后的经济成就一点不为过,用“歌舞升平”来形容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东京同样也不为过。强劲的经济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货币制度的合
理安排,其时间尺度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可以说,日本奇迹的背后便是一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