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货币的真相
P. 197

成圆形,采用十进位法。

                        对于刚刚完成统一的日本来说,货币的统一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为之重要都

                   不为过。新货币条例的开头写道:“日本自古以来与其他国家贸易甚少,货币制度尚
                   不严密,各种货币的价值也不稳定。”

                        新货币条例的目的之一是要纠正混乱的币制,谋求货币价值的稳定。不过,有意

                   思的是,日本在 1871 年以后并没有控制住物价的上升。且不说应该控制物价上涨,

                   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在大阪设立起来的造币局制造标准的金币,而另一方面在东京的

                   印刷局仍在制造和滥发纸币。

                        1877 年发生西南战役,当时政府为筹备战争费用大量发行不兑现货币(不兑现货

                   币是由政府发行的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白银的纸币,其购买力源于政府的权威和信誉,

                   当时日本央行尚未成立),导致通货膨胀以及日圆的贬值,当时东京白米的价钱 4 年

                   翻了一倍。

                        为防止政府随意发行货币,日本在 1882 年成立“日本银行”作为日本唯一的央

                   行,并规定央行独享发行货币的权利。日本的货币制度正式进入金本位制。1897 年公

                   布的“货币法”规定 1 日圆=0.75 克黄金(1 美元=2 日圆)。对比于 1871 年,日圆的

                   价值相对美元减少一半,并且日圆在随后的 34 年都维持这一水平。
                        后来,1931 年就任于大藏省大臣(大藏省为现日本财务省,即等于国内的财政部)


                   的高桥是清为了对抗日本国内通货紧缩,禁止黄金出口并且停止金本位制。不仅如此,
                   为筹备军费以及财政政策的扩张,高桥迫使日本央行直接购买日本国债,这便是最近

                   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的“直升机撒钱”(helicopter money),日圆从 2 日圆兑换 1 美

                   元迅速跌到 4.8 日圆兑 1 美元。

                        不仅如此,高桥是清被军部暗杀之后,日本政府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行国债扩张军

                   费,期间日本国债的发行额从 7.7 亿日日圆膨胀到 334 亿日圆。

                        日本战败后,美元兑日圆的定价权被驻日本的联合国总司令部(GHQ)掌握,1945

                   年 9 月 GHQ 规定 1 美元=15 日圆。由于战后的超级通胀进一步恶化,美元兑日圆汇率

                   于 1947 年 3 月被调整为 50,1948 年 8 月又一次调整到 270。

                        1949 年,底特律银行行长 Joseph Morrell Dodge 作为 GHQ 经济顾问来到日本,

                   为重建日本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其中包括把汇率固定在 1 美元兑 360 日圆

                   (后人称之为 Dodge Line,即道奇计划)。




                                                              197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