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08041
P. 7
意,豈料竟是一個騙局,害他差點連回港的旅費也沒有。這等際遇,
使他悟出一個道理,他確實不是做生意材料。爸爸早在回港後,已
經跟隨梁伯譽老師及趙少昂老師習畫。當年,身無分文的他,由於
學畫的費用昂貴,故跑去當西洋畫畫師幫補。日間工作,晚間畫西
洋畫,但仍不忘研習他最喜愛的古文,直到夜深。
爸爸曾說自己習畫比別人遲,所以更要咬緊牙根,努力磨練自己
的筆(畫技)。印象中,他是弟弟子謙出生後開始全職教授國畫。之後,
創立泮亭畫會,設滄江藝苑於香江,教授學生習畫。工作雖忙,仍
不忘與學生們開辦師生畫展,把他們所學的,與人分享。還記得他
與學生們在家中忙於裝裱畫作,要煮漿糊
作裱漿,邊把作品「上牆」,邊作執拾。
那種為一件事而齊心努力的情景,仍歷歷
在目。七十年代爸爸的作品曾在加拿大、
美國等地展出;八十至九十年代則在日
本、南韓、台灣及星加坡等地展出,從當
地報章或電視台的報導,得知他的作品均
獲好評。九十年代的他,仍活躍於藝壇的
活動。
早年,每逢週日,爸爸總愛與學生結伴寫生。早期的作品以香
港的景色為主,尤以喜歡西貢之景。當內地開放後,便把握時機與
學生走訪各名山大川,如黃山、泰山、峨眉山等,作品主題便環繞
着各個名山,但爸爸遺憾是此生沒有到衡山一行。他言如沒有到訪
各個名山,只能繪其山之貎,而不能取其山之意,必須身處山中,
才能親身體會及領悟。
踏入二千年,爸爸決定退隱「江湖」,常深居簡出,閒時在他
將軍澳的住所執拾畫作。每逢初一十五,爸爸可以從他睡房的窗看
見悅人的月色,故取名睡月山房。但由於身體抱恙,容易發熱及身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