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109年度系列展覽回顧專輯
P. 19
意思的笑說。小時候生活在台東卡大地布部落
的米類,對自己的族群認知並不強烈,她說: ―快樂「重生」
「以前踢球的時候,看到長得跟我很像,黑黑 身為這次《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
的朋友,就覺得我們是同一族的。如果是白白 驗》年度常設展的藝術家,接近一年的展期,
的朋友就是阿美族。」事實上,在30多年前 需要展陳的作品,不只要讓原住民族人有認同
的台灣,並不重視原住民族文化,以致族人對 感,也要讓各族群的觀展者,可以用不同角度
族群的認同感也很模糊。為了創作與家鄉有關 認識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化。策展人彼勇.依斯
的作品,米類開始在日本翻找相關的資料,沒 瑪哈單,對米類發出展出邀請時提到,希望以
什麼錢買書的她,第一步居然是從地鐵站擺放 《日常.絢爛:米類.瑪法琉的創作路徑》,
的免費觀光刊物開始,很特別的從日本人的視 傳達出原住民族藝文的新觀點,就是將原民藝
角開始瞭解台灣文化,有了基礎的認識之後, 術融入生活中,展間也特別設置居家沙發區,
再開始到圖書館搜尋更多資訊。「那個時候, 讓觀眾可以像在家裡客廳一樣觀賞影片,享受
台灣還只有九族而已,達悟族當時還被叫作雅 「藝術即是生活」的體驗。
美族呢」,米類說著,從這個契機開始,她才 當然,提到這次展覽,最大的亮點還是
開始懂得屬於自己的文化。經歷這些過程所產 台灣原住民族十六族的圖騰繪畫作品。米類
出的作品,也獲得高度讚賞,讓她以外國人身 說,在本次展覽之前五、六年,她已經完成了
份,登上畢業展覽的舞台。 十幅不同族群的圖騰作品,這些創作的靈感都
學成歸國之後,因為留學日本的經歷, 來自於各族的服飾和慶典,尤其是慶典,可以
米類順利的進入日商建築設計公司就業,主要 完整呈現該族的文化和色彩,只要抓住這些重
負責建築外觀「帷幕牆」的設計,一做就是十 點,就能將族群精神融入到創作中。有趣的
幾年的米類,從建築結構、工法等細節,發現 是,在台灣原住民族中,有幾個族群是近年才
了圖騰美學其實無處不在,結構切面的幾何圖 正名的,因此她在開展前,也非常緊急的去蒐
形和線條,神似原住民族的圖騰花紋,都具有 集他們的資料,壓力很大呀!不過,辛苦也是
簡潔卻充滿能量的美感,也激起她想要創作的 有意義的。在本次展覽的開展記者會上,參與
想法。 這次《路徑》議題展的藝術家誽鄔·昂艿·卡阿
而就在這個時候,父親的驟然離世,造 妃雅誽,在看見米類對卡那卡那富族圖騰的詮
成米類生命中的一次打擊。因為父親的離開, 釋後,深受感動,因為來自卡那卡那富族的誽
米類有整整兩年無法工作,頓失生命支柱的 鄔,也在創作路上尋找自己族群的痕跡,得到
她,對人生突然感到徬徨而不安,不知該為什 這麼真誠反饋的米類,說她當時雞皮疙瘩都起
麼而努力奮鬥。需要調整狀態的米類,離開了 來了,或許這就是藝術交流的感應吧。
建築設計工作,轉而專注投入藝術創作,沒想 對於未來創作的展望,米類說,自己到
到,這意外的讓她獲得了平靜,也開啟了她人 現在為止,都還走在夢想的路上。回到故鄉台
生中第三次的身份轉換。談到商業設計和藝術 東的這幾年,她覺得自己慢了下來,開始體會
創作的不同,米類說,商業設計最重要的當然 生活的細節,湛藍的天空、形狀各異的雲朵、 歧視,但生性樂觀的米類,總是能幽默從容的 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面對,「快樂的創作,勇
還是客戶的想法,是為了客戶的需求和預算而 高山和海洋,她常常自己一個人待在工作室兩 面對,她相信,藝術是超越一切的語言,繼續 敢的追夢」,米類用自身的經歷,豐盛了作品
生成的「商品」;而藝術,是體現我對生活狀 三天,享受這些日常的美好。創作了十六族圖 堅持、繼續努力和累積,永遠都不嫌晚。 和人生。
態和想法所創造的「作品」。因此,在藝術 騰的米類笑說,或許之後可以試著畫畫看漢人 有著爽朗笑聲的米類,和她的作品一
中,我能夠找到真正的自我,真正「快樂」的 的圖騰,族群融合是她期待的願景,曾到過世 樣,解構之後有著無窮的可能性,經歷過數十
創作。 界各處的她,也體會過異鄉人的困難和遭受的 年時空變幻的她,勇於挑戰和冒險,未知並不
018 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