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109年度系列展覽回顧專輯
P. 21
桃園市唯一的原住民族地區「復興區」,有位相當知名的原住民族藝術家;出身泰雅族
無論創作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責任感 爺亨部落的米路.哈勇Miru Hayung。多年來,米路用手中的畫筆、沾染調色盤上的顏
料,在這塊茁壯他創作能量的土地上,一筆一劃地勾勒、描繪、創作。米路的畫作,實
踐了自我夢想、觸動了人心,更建構了一座專屬原住民族發聲的藝術聚落。
米路 • 哈勇
Miru Hayung
―藝術家「路徑」 人文的復興區,是激發藝術能量,培養創作養
在專注藝術創作之前,米路曾擁有一份 分的最佳場域。可惜的是,民眾對復興區的第
相對穩定的工作,他畢業後考進台塑集團的生 一印象還是停留在「農產品」和「森林遊樂
產作業員,固定的工時和規律生活雖然苦悶, 區」,說到這裡,米路嘆了長長的一口氣。
但也讓他在閒暇之餘還能持續繪畫。每天對著 如果試著GOOGLE「桃園/原住民藝術
產線機台的他,心中對故鄉對土地還是有一份 家」,搜尋結果中,「米路.哈勇」總是名列
熱情嚮往,藉由這份熱誠不斷創作的他,也遇 前茅,米路說:「大家都說搞藝術要低調,但
見了人生最美麗的意外。 我不是,除了參加展覽之外,我前幾年也開始
2009年,米路曾申請「原住民藝術工作 操作社群平台,在FACEBOOK、部落格上傳
者駐村計畫」,若申請通過,計畫將補助一整 作品或是活動資訊,也積極參與大型公共裝置
年的創作費用,等於他可專心創作又有收入。 創作,如果在桃園之外也能看到我的作品,能
米路為了熱愛的藝術,毅然地辭去工作。沒想 見度上升後,或許大家就會聚焦到復興區來,
到初選過關,複選卻失敗,他也因此遭受重大 知道這裡不只有水蜜桃和天空步道,我們還有
打擊。 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工藝師,值得大家細細探
在信心受創和經濟壓力的雙重負擔之 訪。」
下,米路依然沒有放棄,靠著信仰一步一步走 米路也提到在桃園發展原民藝術的困
出來,也持續不斷將心情化為作品,累積不少 境,除了視線不聚焦之外,也因桃園相對台灣
創作的他,漸漸被復興區內的學校看見,許多 東部地區,物價較高生活條件也不容易,許多
講座、展覽和甚至其它縣市的大型公共藝術創 當地藝術家因為有經濟壓力,而放棄創作,轉
作邀約接踵而至,積極認真的他,也於2013 職就業等,「肚子都填不飽了,還搞什麼藝
年4月成立藝術工作室,而妻子就是他的藝術 術。」米路語帶嘆息地說。因此除了當地藝術
經紀人,隨著兒子的誕生,也讓他對於未來更 家的努力外,他也希望政府能多扶持原民藝術
有信心和希望。 產業,讓藝術家有更多餘力去進行創作,讓藝
術能量更加蓬勃,才能彰顯出桃園的城市深
―視線「剝奪」/現實「剝奪」 度。
辭去在嘉義工廠的工作,回到桃園復興
區的米路,畫作中大多呈現家鄉部落生活的點 ―薪火傳承 轉念「重生」
點滴滴,從小生長在爺亨部落中,讓他的創作 談到這次參與的《地瓜路徑:當深度成
靈感多半來自於山林土地,還有原住民族的生 為實驗》「路徑」議題展,米路說在挑選展品
活和文化。在米路眼中,擁有山林美景和原鄉 時,策展人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決定所有出展作
020 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