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Demo
P. 6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正值日本統治台灣後期,對台推行皇 民化運動,進行了一系列殖民和強制同化的政策。此時對 台灣宗教信仰開始進行壓抑,並強拆各地寺廟、焚燒神像, 台灣寺廟在這段期間可謂死傷慘重,倖存者寡。而長和宮 之所以能幸運逃過災難,全仰賴村民陳稅先生之夫人將大 聖母金尊四處藏匿,多次與日本警察諜對諜,有時將神像 藏於櫥櫃中、有時藏於甘蔗田中,甚至移藏於防空洞內。 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請回廟內供奉。現在廟內供奉之大聖 母金尊即是當時所藏之金尊,可謂歷劫歸來。
大戰期間,幸賴聖母庇佑, 村內毫髮無損,事後流傳許多 穿鑿附會之鄉野奇譚,雖無實際考究,卻讓眾多鄉民津津 樂道。例如:皇民化運動期間,日本警察派工匠來拆除長 和宮,因聖母庇佑,儘管工匠猛敲猛打,就是無法破壞廟 宇一磚一瓦,只好於廟前建築「工事所」遮蔽,以躲避查緝; 二戰期間,美軍飛機對台進行轟炸時,飛機進了石榴班的 領空,投擲炸彈,因聖母庇護,讓地方婦女能用裙子將砲 彈接住,讓彈藥不爆炸,村內居民性命得以保全。
 
 
 
「斑鳩媽」玉尊
台灣光復後,長和宮才在村民齊心努力下,逐漸復原。根據地方耆老何國興表示,當時戰後廟方尚無正 式組織,無法對外募款,全靠村民熱心投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步一步慢慢將久未使用的廟宇復原。 聖母也在廟宇整頓完成後特地降乩,告誡居民不可打牛,因為長和宮得以重現,這些牛隻也功不可沒, 居民們皆引以為戒。當時,廟宇不但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是小孩們的讀書場所,因地方建設嚴重缺乏, 學齡兒童無法全數到學校去念書,部分便到長和宮廟前讀書。可見宮廟的功能不限於信仰,對地方發展 的貢獻功不可沒。
基礎建設不足,廟前桌椅可供學子讀書
3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