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读写有方
P. 10
读有道 SHIWEN YUEDU SHIWEN YUEDU 读有道
埃塞俄比亚空难,飞机上包括 8 名中国乘客在内的 157 人
热新闻 埃塞俄比亚空难,遇难女大学生遭讨伐 无人生还。本是至伤时刻,社交媒体上却出现些许不和谐的声
͒͟Ḥ͖ͥ͛ͤ͒͛ ͖͔͒͛͟͝ḤḤ͕͎͕͖ͧ͛͠ 音——对遇难者“挖坟”并加以讽刺。
热评展示
ษقήݴმᆄࡾ୯ള൞ᄸဢ၂ᇕྏ
埃塞俄比亚空难,飞机上包括 8 名中国乘客在内的 157 人无人生还。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 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
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 22 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 前往非洲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 22 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
无声陨落。对她的父母来说,痛失独女,其悲殊甚;对于公众来说,
遭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然而先是女孩的微博账号、就读学校、照片被曝光,之后还有部分网民
由恻隐之心生出“物伤其类”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
然而,事情的走向让人始料未及:先是女孩的微博账号、
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我虽然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就读学校、照片被曝光,之后还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
(3 月 12 日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
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我虽然不
文 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凤起 / 不打开遇难女孩的微博,可能都无法想象一些人的心理到
底有多灰暗。有一些网友,用极尽羞辱性的语言,辱骂这个刚
来源:新京报
刚殒身异国他乡的年轻女孩,有人甚至说她死有余辜……更多
的语言,是任何一个稍微受过一点教育的人、稍微有点良知的人,
都难以启齿的。人血馒头的故事在舆论场不知上演了多少轮,
有人痛失至亲,有人却能借此在社交场上掀起一次又一次邪恶
的集体狂欢。
这里的“恶”有两层,一层是曝光隐私,将逝者过去的生
活一一展露人前,毫无半点对生命与死亡的敬畏。逝者已矣,
无法辩驳,只能忍受人们无止境的窥探。如果逝者“不幸”,
再是个妙龄少女,有点私生活的“花边”,更容易被嗅觉灵敏
立意多维度 之人捕捉,推上道德的审判台反复吊打。
͙͖͖ͦḤ͑͢͜Ḥ͖ͤ͒͑͢Ḥ
另一层则是对遇难者生活方式的仇视。这背后的逻辑就是,
1 “仇富心理”有时很伤人。 2 人人当有恻隐之心。 3 网络暴力不可取。 你年轻、漂亮、能住得起几千块一晚的酒店,就意味着你的人
生充满原罪。那些喷子的愤愤不平,究其根本,还在于人性中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对财富的 孟子曰:“无恻隐之 网络不是一个法外之
的仇富心理。
眼红其实都是一种心态的折射,这种心 心非人也。”他的意思是 地,在这个虚拟空间,网民
可正常的逻辑应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
理太过严重则会导致心理疾病。正常的 说恻隐之心并非起于自私 也要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
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保有对同胞的尊重。
仇富并不是仇视一切富者,而是对于那 的动机,人有恻隐之心只 严肃性。网络暴力、网络水
同情,源于人性,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重要
些利用不正当手段非法暴富者,以及变富 因为人是人,它是组成人 军、人肉搜索……这个虚拟
因素。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
之后“为富不仁”者的“恶行”的道德 性的基本要素。在现实社 世界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
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谴责。而当下一部分偏执分子觉得仇富 会中,如果人与人之间没 网络上的言论超越了正常的
但道德原则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痛骂那些毫无
是理所应当,应该仇视一切富人,他们 有恻隐之心,在他人遭受 理性范围,也超越了道德和
同情心的网友,表面上很解气,却也于事无补。此前说过,同
错误地认为富有必定能和腐败扯上联系。 灾难之际,幸灾乐祸,口 法律的界限。攻击者的身份
情是人性,他们也概莫能外,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人性中的同情
“凭什么别人生活得比我好,而我不能 诛笔伐,可曾想过遇害者 是虚拟的,但给当事人所带 心蒙尘,只留下了嫉妒、仇视、冷眼旁观,这也是需要引起注
比别人好?”这也是这类人的心理常态, 家属的感受?尊重逝者是 来的伤害却是真实的。相关 意的。
一边仇视富人,一边却又渴望成为富人, 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可是, 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络法的建 但无论如何,即便深陷困顿、心有不忿,转而向遇难者“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仇富”带给这类 这些人真的有道德底线 设力度,找到新的理念和路 炮”,都只是个懦夫。而打着“绝对公平”的旗号,罔顾人性
人的必定是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吗? 径,来打击网络暴力等行为。 人伦底线,也令人不齿。
10 读写有方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 报刊精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