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Christies King St. 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P. 207

色淺浮雕螭龍紋。菊花在《詩經》等古代中國文獻
早有記載,但其造型卻在明洪武以後才逐漸多見起
來。江西景德鎮官窑釉下彩瓷可憑胎土準確斷代,
其上的紋飾正好印證此一現象。螭龍紋首尾相連,
亦相當罕見。螭龍較多見諸漢代或以後的玉雕,有
以浮雕出現,亦有用作玉件的整體造型。淺浮雕
螭龍有一例見諸何東爵士所藏漢代劍璏(見Jessica
Rawson, 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 [倫
敦, 1995年], 第301頁, 圖版21:14)。美國華盛頓弗
瑞爾美術館館藏漢代玉璧,則以鏤空螭龍作為裝飾
(同上,第310頁, 圖版 3)。本文羅漢袈裟上的螭
龍,具有明代龍首較大的特徵,與明代玉角形杯外
壁(同上,第396頁, 圖版29:8) 所見相仿。此外,
螭龍四肢張力十足,傳承古風,袍上的蟠尾與明宣
德及成化瓷器的夔龍紋飾頗為相似,只是後者鼻長
如象。除卻造型外,袈裟上的螭龍尚有一點與別不
同,就是先以淺浮雕的點線構成輪廓及細部,然後
再上色,過程較純粹手繪繁複費時,但層次更為富
麗悅目。類似的工藝亦用於漆器,可追溯至漢代並
與元明的掐絲琺瑯及明代琺花有異曲同工之妙,可
見此尊羅漢製作盡善盡美,非比尋常。

                                                        Fig. 4
                                                        圖四

                                                                205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