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Mi Luz
P. 13
2017.03.03 星期五 碧空如洗 羅生門
歷史課看了《羅生門》。我只有看過〈羅生門〉這篇小說,不過也大概知道
情節,但仍然很興奮,畢竟是喜歡的作家。
我想,台灣人幾乎都知道羅生門這個詞吧?用得實在很氾濫,一有比較複
雜的社會事件,主播必定會以羅生門指稱。雖然其實情節從〈竹林中〉擷取比
較多,〈羅生門〉相較之下只是故事發生地點就是了。不過大家都已經習慣以羅
生門代指撲朔迷離的事情,某方面也算是另一個羅生門。
這是我第一次看黑白電影。第一個感想實在毫無深度:果然黑白的影像有
修片的功能吧?大家的膚質看上去都很好。
老師要我們以此思考歷史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切入點很有趣。要是我自己
看的話,只會想到隱喻、象徵或人性之類的事情吧。真是淺薄又單一的眼界。
針對同一件命案,大家的說法都迥異。不只因為立場不同,也因為利害得
失,價值觀等等的理由。報導和歷史也是一樣的,雖然極力追求公平客觀,但
是仍然會有連自己都不自覺的偏頗潛藏其中,或者說,在撰寫報導及歷史時,
材料的選擇以及切入的眼光,都已經昭示了自己的想法。這其實並不罕見,看
看蔣中正在兩岸的紀錄就知道了。歷史屬於勝者,誰千古留芳,誰又萬古惡
名,都是後人手中的權柄。
而且歷史也可能有錯,並不是能夠無條件信賴的東西。也許一開始只是筆
誤,又或是難以下筆,但時日一久,不只大家都如此相信,連自己也被過去的
自己所蒙蔽,就這樣形成了流傳後世的歷史。(其實日記也是一樣,我可能也正
在蒙蔽未來的自己)
不過,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沒有認真分析情節和台詞,整個心都在女主
角身上。女主角很美,就是想像中日本古典美人的樣子,因為一陣風吹過而露
出白皙端正的面容,使盜賊一見傾心,其實也挺浪漫的,如果不是被強暴的
話。
但是,根據妻子的說法,丈夫一直用冰冷而輕蔑的眼光看著她,就算她絕
望地哀求「殺了我吧」也不為所動;根據丈夫的說法,妻子是個厚顏的女人,
因為無法承受這種侮辱才憤而自殺;根據樵夫的說法,在妻子被盜賊擁抱,盜
賊對妻子求婚後,妻子要盜賊與丈夫決鬥,決定自己的命運,丈夫卻一派懦
弱,說著「要就給你吧」,一點都不願意為了妻子挺身而出,只會要妻子為了自
己的貞潔自殺,最後不情不願地和盜賊進行了稱不上豪氣的決鬥,也不幸的身
亡。無論真相為何,似乎都沒有人考慮到這個女性的心情,彷彿她無端被這樣
粗暴對待,是她的錯,而這件事情只代表她必須為此而死,而且還使丈夫蒙
羞。彷彿她完全不重要,只不過是男人的附件罷了。
要是丈夫真的這樣想,那妻子在絕望之下殺了丈夫,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吧。畢竟連唯一的依靠,都在自己受傷之後,狠狠推開了自己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