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Web性能权威指南
P. 88

你的下一个应用很可能要通过移动网络交付,而它同时还可能要通过 NFC
                            付款、通过蓝牙实现基于 WebRTC 的 P2P 通信、通过 Wi-Fi 传输高清视频
                            流。总之,无线应用不可能局限于一种无线标准!


                 5.3 无线网络的性能基础


                 所有无线技术都有自身的约束和局限。然而,无论使用哪种无线技术,所有通信方
                 法都有一个最大的信道容量,这个容量是由相同的底层原理决定的。事实上,信息
                 论之父克劳德 · 香农对此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数学模型(公式 5-1),这个模型与技术
                 无关。

                 公式 5-1:信道容量即最大信息速率
                                            C = BW × log 2 ( 1 + )
                                                             S
                                                            N

                 •   C 是信道容量,单位是 bit/s;
                 •   BW 是可用带宽,单位是 Hz;
                 •   S 是信号,N 是噪声,单位是 W。

                 尽管存在某种程度的简化,但这个公式涵盖了影响大多数无线网络性能的所有基本
                 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与数据传输速度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
                 的可用带宽和信号强度。


                 5.3.1 带宽

                 有线网络通过线缆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而无线电通信本质上则是一个共
                 享媒体,它靠的是无线电波,或者专业一点讲,叫做电磁辐射。为实现通信,发送
                 端与接收端必须事先就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达成共识,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双方可
                 以顺畅地交换信息。比如,802.11b 和 802.11g 在所有 Wi-Fi 设备上都使用 2.4~2.5
                 GHz 频带。


                 那么这些频率范围的确定与分配由谁负责呢?简单来说,由地方政府负责(见图
                 5-1)。在美国,频带分配权掌握在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联邦
                 通信委员会)手中。事实上,由于政府规定不同,有些无线技术可以在世界上某些
                 国家和地区使用,但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无法使用。另外,不同国家也经常会给
                 相同的无线技术分配不同的频率范围。





                                                                          无线网络概览   |   71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