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105年雙和癌症中心年報三校
P. 124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105年報 癌症中心年報
肝癌團隊特色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 2014 年的研究報告中 消化內科醫師可利用超音波進行肝癌病患診斷及治療,因大部分肝癌病人
指出,全球一半新發癌症病例發生在亞洲,根據 2014 年世界癌症報告的數據顯 發現疾病時,很多已不適合手術治療,這時候非外科性治療就成為病患治療的
示,全球肝癌患者有四分之三集中在亞洲,每年約有 50 萬新發生個案。肝癌是 選擇。例如:射頻燒灼術、酒精注射等等。另外本院肝癌 / 肝炎的防治中心與社
造成亞太地區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民國 103 年肝癌死 區篩檢合作,利用醫療服務與癌症篩檢活動進入社區,為民眾進行 B 型肝炎篩
亡率為 34.90%,只略低於肺癌;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 位、女性為第 2 位。 檢與衛教防護服務。
因初期的肝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直至發展到晚期,肝癌的跡象及癥狀才會
放射診斷科醫師應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來診斷肝癌。並可
顯示出來,因此難以在早期察覺肝癌的出現,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
利用電腦斷層導引進行切片檢查,或以血管攝影達到確定診斷的目的,更可進
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
行血管栓塞作為肝癌治療。放射診斷科醫師在肝癌的診斷及治療上扮演不可或
是很重要的。
缺的重要角色。
在台灣肝癌也被稱為國病,有 90% 的肝癌患者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 B
病理科醫師可依據切片檢查及手術切除後的組織進行診斷,確立腫瘤的病
型與 C 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元兇。而這些死於肝癌、肝硬化的民眾年
理分期、腫瘤細胞惡性度等提供臨床醫師對於診療計畫的訂定,以及對於疾病
齡大約都在 40 ~ 50 歲,屬於家庭成員中的重要份子,也是社會重要的成員;
預後的預測。肝癌需賴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因此一個良好
對於國家社會而言影響非常大。因此如何早期發現肝癌、如何提高存活率,是
的肝癌多專科團隊,需要本院優秀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提供肝癌病人手術後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是提供病
本院於民國 97 年成立癌症中心,民國 98 年 8 月成立肝癌多專科治療團隊。
人在手術之外的另種治療選擇。血液腫瘤科醫師則可提供病人手術前或是手術
本院肝癌團隊由一般外科 科主任 陳信安醫師主導結合消化外科、消化內科、血
後輔助性的化學治療,提升腫瘤的治療效果。
液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線腫瘤科及放射線診斷科各科專科醫師所組成。民國
98 年為近一步提升診治水準,制定「肝癌診療指引」,並於民國 101 年起由台
北醫學大學三家附設醫院共同制定『癌症診療指引』手冊,並每一年進行修訂,
以提供臨床醫師在臨床診斷及治療適切的指引方向,期望藉由標準化的診斷及
治療流程來及早發現癌症病因,提高治癒率,並提升院內肝癌的醫療品質及早
期診斷率,最終以讓就醫民眾得到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為目的。
消化外科醫師在肝癌治療上擁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於肝癌在臨床上的
表現相當歧異,加上肝癌患者多半合併有肝機能不全,所以在選擇肝癌治療方
式時,必須由專科醫師做全盤考量後再予以慎重決定。目前關於肝癌治療的共
識是適合開刀切除的病人最好接受手術切除,因為手術切除是能夠有效的把腫
瘤除去,將局部復發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