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84

182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7 客家族群力
 重塑關係,多元共榮
 近 30 年來,臺灣的民主化驅 動了客家從原本的隱性狀態逐 漸站上公共領域,客家所扮演 的角色,無疑地建構並見證了 臺灣四大族群在社會與政治地 位上,趨向平等、促進共榮、 以及接納不同種族多元文化共 生的發展進程。
1980 年代後期,臺灣社會所 產生的政治與社會變化氛圍, 讓省籍與族群問題浮上檯面。 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研究員王甫昌於《台灣史論叢: 客家篇》的觀點,在民主化政 治轉型與族群問題公共化的轉 變過程中,過去被視為禁忌話 題的「省籍問題」,因為代表 「外省籍第二代」的政治行動 者指出外省人是政治及經濟上 的弱勢族群,因而引起民進黨 籍立委在立法院質詢中大加駁 斥,使得省籍問題於民國 76 年 解嚴後,成為媒體報導、學術 研究及政治辯論的焦點。
而在弱勢族群的討論過程 中,也引發省籍分歧,讓原住 民族、外省、閩南、客家四大 族群開始區分群體關係,並讓 當代臺灣的族群問題形成政治
與文化上分庭抗禮的情形。
於民國 76 年創辦的《客家風 雲》雜誌(後改稱為《客家》 雜誌),關注客家族群與客家 語言在臺灣的定位及地位此兩 大議題,從發刊之初就以「確 立客家人的新價值」為核心, 探討包括臺灣主體性與客家主 體性、臺灣共同體與客家共同 體、臺灣改造論與臺灣客家改 造論、臺灣客家主題性、新个 客家人、客家與多元文化等種 種課題。
第一個實際行動是民國 77 年 所發起的「還我母語運動」。中 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蕭新煌教 授認為,「還我母語」文化訴求 的出現,對臺灣客家族群集體 意識的形成與提升,是一個至 為關鍵的里程碑 1。而自此之後
1 〈台灣政治轉型下的客家運動及其對地方社會的影響〉(蕭新煌、黃世明 ,民國 97 年)。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