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86
184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由客家運動所建構的現代客 家認同與族群意識,隨著客委 會、客家研究機構及客家學院 陸續成立,以及大量客家相關 研究出現後,無論是在深化族 群關係、或是讓族群議題主流 化、又或者是建構客家與主流 社會良好互動等等議題上,都 有了新的想像。
客委會是改變客家弱勢地
位的推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 研究所副教授洪馨蘭認為,民 國 90 年政府成立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讓客家人從社會政治邊 緣走向政治核心,取得文化治 理權的地位 2。
在推動臺灣族群多元化的政
策下,客家族群在基礎上做了 許多努力,這是受益於客家透 過社會運動爭取到政治機會, 在中央與地方層級都設立了客 家事務專責部門。洪馨蘭表示, 「在國家與地方政府經費的挹 注下,常態性支持客家相關活 動、推動客語教學、設立客家 傳播媒體、扶植客家藝文與發 展客家學術研究,都讓『客家』 成為臺灣多元的族群文化中, 從弱勢轉為某種強勢的文化力 量。」
客委會前主委范光群亦提 及,客家人相當有族群文化的 危機意識。過去當客家優秀人 才對社會有所貢獻時,似乎都 只是個體,並不會將其歸功於 客家群體之中,但客委會成立 後,確實讓人意識到並看到臺
民國 107 年 1 月 31 日公布施行的《客家基 本法》修正條文,明定客語為國家語言;而 客委會的「哈客網路學院」與「講客廣播電 臺」,則是客語學習與發聲的重要管道。
灣客家族群的自我認同。在政 策助攻下,客委會對強化客家 族群意識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亦為前主委的劉慶中就指 出,自民國 90 年客委會成立至 今,歷經奠基、拓展、深化等 三個重要階段,透過一次次的 活動舉辦,讓社會大眾看見客 家,也讓客家人自身認同客家。 更重要的則是跨族群的融合、 接納、欣賞與學習,不僅增強 自我認同,也建構了客家與主 流社會的良好互動。
為瞭解臺灣客家族群的人口 數,以及在各縣市、鄉鎮市區 的分布,客委會於民國 93 年首 次辦理「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 料調查研究」,調查範圍包括 客家人在內的四大族群,由此
2 〈認同的流動與形塑──臺灣「新个客家人」運動後的「新」客家人〉(洪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