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12cases
P. 28

自主學習










                            延伸閱讀

                            認識遊戲與自主學習的關係:
                            真遊戲 vs. 假遊戲                             幼兒教育專家 鄭佩華教授








                                遊戲並不是一個學習中文、英文、閱讀及科研的工具,當中沒有看得到
                            的成績,卻有很多不可思議、看不見的成長。

                            為甚麼要玩?
                                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興趣。你發現嗎?孩子遊戲時十分專注,沒有壓
                            力,態度相當嚴謹,你想叫停他們?很難呢!這反應顯示:他們找到了「遊
                            戲感」。

                                遊戲感能引發自我推動的學習,增強專注力及自控能力,意味著再辛苦
                            的過程,孩子都能堅持下去,並會自我完善,能接受失敗,甚至主動尋求新的
                            方法一試再試,從中發現更多創造及改變的可能!

                            真假關鍵 在遊戲感
                                香港卻異化了遊戲的概念。很多人選擇用遊戲來引誘孩子學習某些知
                            識,孩子可能也獲得歡愉,但整個過程是被動的,失卻遊戲的原意。這種方
                            式,我稱之為「假遊戲」。例如,老師展示字卡,讓孩子被動地觀看,實在難
                            以推動孩子發展更多遊戲玩法。

                                也有學校好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學生上堂創作的成品,下堂便拆散
                            了,以方便下一組使用。如此一來,根本難以捕捉學生得到成功感,而希望自
                            我完善創作的瞬間,更遑論發展更多延伸學習的機會。

                                很多家長充分填塞孩子的時間表,令他們沒有時間休息,每一刻學的都
                            不同,但每一樣都要求孩子專注。於是出現惡性循環,大人辛苦地忙於計劃活
                            動,孩子卻找不到遊戲感,沒有動力繼續玩,於是大人又要想辦法準備更多,
                            最終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得很辛苦。大人們做得太多,孩子們卻掛著一對熊貓
                            眼,到哪裡玩都提不起興趣,遊戲感被謀殺殆盡。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