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70

會對話,故強調婦運歷史如何從日本時代一脈相傳 至今。多年積累後她逐漸改變想法,「我以一種『土 壤被鬆動』的角度,重新看待女性解放運動的歷史發 展。」將前人的努力視作犁田,1980 年代這些被視為 臺灣婦運的開創者,其實是在更久遠的過去、已被鼓 吹自由戀愛而鬆動的土壤上耕作萌芽。
不輕易套用進步/落後、傳統/現代的二元對立框架, 才會理解諸如謝雪紅(1901-1970)等女性,為何明明 提出進步主張如「公私立工作場所廣設托育」,卻又 看似「反挫」地暫時放棄向社運夥伴爭取女權,其目 的實是為了聯合戰線,先求達成左翼理想。「要有更 多研究者投入,去更細緻且同理地釐清,日治時期婦 女解放思潮的主張中,哪些部分在當時是洪水猛獸、 哪些部分是必須妥協的;而又有哪一些部分,從現在 看來仍是相當進步、甚至可說前衛的。」楊翠認為, 唯有放下線性史觀的濾鏡,專注在還原歷史現場,看 待運動者的態度與方式才會更加細膩。畢竟,「當時 大家的終極目標可能是一致的,但分歧點通常不在 於理念,而是戰略或戰術的差異。」
總體而言,楊翠認為日治時期臺灣人的社會運動, 可視為是對現代性、世界性、臺灣(特殊)性的追 尋——把臺灣放到世界的尺度,才能脫離作為日本 殖民地的地位;而文協提倡的自由、平等、人權、正 義,便是普世性、現代性的價值,因而能超越時空。 楊翠堅信,當我們把文協的理想視為普世皆有的百 年追求,便能夠超越線性史觀,文協精神也就有了至
068 069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