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71

+1
倘若以開花、鬆土這種「打開空間」的方式理解歷史 變革,便不會為文協的日後分裂感到太多惋惜。「很 多人覺得文協分裂很可惜,因為從線性歷史的角度 來看,會感嘆原本直走到底的路,為何會變成兩條? 但我卻覺得:只有一條路的歷史才是可怕的。」在楊 翠看來,文協時期左右翼路線的分裂與站位,與當代 後設理解或詮釋的角度並不完全相同。當時彷彿多 顆行星爆裂後相互碰撞,有時結盟、有時拉鋸,在迅 速爆炸的過程中,每個文協成員都可能要面對、挑戰 3 年前的自己。
欲深入了解當時倡議者們複雜的結盟與分裂過程,就 必須跳脫理論歸納的框架,探究文協網絡人際間的日 常相處軌跡。楊翠相信不同派系的運動者都懷抱臺灣 民族自決的理想,但手段與戰術的差異,造成其歷史 站位不同。「若只是從單一角度去看,他明明是左派, 為什麼會跟右派結盟,是不是背叛或怎麼了?這就是 用現在的二元對立去框架歷史,把歷史對立化了。我 們必須還原到當時人們的互動現場才行。」畢竟日治 時期的臺灣,在短時間內變化何其快速,時代的引領
今仍然重要的當代性。
重新理解文協分裂的正面意義
「很多人覺得文協分裂很可惜,因為從線性歷史來 看,會感嘆原本直走的路,為何會變成兩條?但我 卻覺得:只有一條路的歷史才是可怕的。」
      不只是壓不扁的玫瑰,而且花粉遍灑、四處綻放
百年 :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