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情境貼入法1-全1_Flat
P. 179

」 的狀態,未來 「 情緒貼入法 」 也是需要在「有時間」的狀態下被完成,而且也最需要  本書真的一一地詳細說明,但是為了幫助你能有個概念性的初步了解,我將會在「情
 架構並使用四元的畫面,而不是靜止的二元或三元的畫面而已,就如同電影與動畫,也  緒貼入法 -2」,用我自己平時的 「 練習實例 」 再來詳細一點地舉例說明,再用靜止

 都是需要最後被呈現在 「 時間軸 」 上,成為四元的畫面流程與結構的,就如同我們 「 腦  的實際圖例,來做出更多的相關內容補充,這樣做的用意,其實是希望可以幫助我
 中播放的影片 」 是一樣的,照裡說應該都是四元的畫面居多的。  們,開啟更多元的觀念,也讓我們對這些比較專業的領域持續去關注,找機會去加
          強相關的學習,才能更擴充對 「 情緒貼入法 」 的使用能力,讓自己的大腦呈現畫面
       但在學習如何架構四元的畫面時,仍然可以用靜止的畫面來學習,而我們在觀察並  時能更加精進,更加熟練。
 記錄所面對的四元畫面時,也一樣是需要有能力解讀並分析其中的結構,這時我們就

 可以使用 「 分鏡腳本 」 的概念,來幫助記憶,並理解我們所遇到的四元畫面。當一個
 動畫,或一個廣告要進行製作之前,需要先把腳本中的 「 鏡頭呈現過程 」,請分鏡師將
 它們一張張畫出來,就變成了所謂的 「 分鏡圖 」,然後讓這些靜止的 「 分鏡圖 」,來幫

 助製作團隊思考,並且可以參考行進中的畫面結構,討論所有在 「 四元 」 畫面呈現時,
 所可能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否合適與足夠。例如,前面關於時代背景的描述,是要多久
 的鋪陳比較好?用這樣的鏡位會不會太沒有張力,結果讓這場戲顯得太過於平淡了?
 這樣的故事銜接方式,會不會太複雜?或者在這裡加入回憶的畫面,是否就變得更精
 彩?還有這段陳述需要用到這麼多的時間嗎?這一場是否選擇在空間感大一點的地方,

 來強調角色心中的無奈與空虛?背影這裡需不需要交代多一點,例如利用多一點不同
 角度的鏡頭互剪 ( 互相剪接 ),是否可以讓這個背影的重要性更加突顯一些?後面的打
 鬥需要這麼多鏡頭和細節的交代嗎?以時間比例來看,這段對話會不會太冗長了?是

 有必要的嗎?為什麼?….. 等等問題,都可以在分鏡圖畫出來之後,利用這樣的分鏡腳
 本,團隊與導演就可以一起來加以討論,所以分鏡師在大型的動畫製作上,更是非常
 重要的工作,換句話說,他們的工作就是要負責把編劇 ( 或者是導演 ) 未來打算拍攝出
 來的 「 腦中影片 」,透過劇本、腳本、然後透過專業繪畫技術,把他們腦中影面行進的
 重點給 「 連拍 」 記錄下來一樣,只是透過的是「畫」的方式 ( 因為腦中的影面還沒實際

 出現,所以不能真的 " 連拍 "),這個部份由於牽涉到的細節更廣,包含像是:「 走位 」、  《情貼法 -1  圖 070》
 「 運鏡 」、「 剪接 」、「 客觀時間 」、「 主觀時間 」、「 鏡位 」、「 主觀鏡頭 」、「 客觀鏡頭
 」、「 視野觀點 」、「 拉近 」、「 拉遠 」、「 聚焦 」、「 出焦 」、「 直搖 」、「 橫搖 」、「 插入

 鏡頭 」、「 時間軸 」…. 等等,由於這些都是與拍片有關的專業領域,所以我們並無法在

 178   │ 情緒貼入法                                                      情緒貼入法 │   179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