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13

一周阅读量多少,哪一周有哪一份作业要交,甚至如果教授的实际做法和syllabus上有出
         入,比如grading的方法跟syllabus里说的不符,还可以去找教授理论(美国学生非常喜

         欢跟教授argue各种事情,完全不同于中国学生对老师的唯命是从全盘接受,这让在美国

         当老师的中国人非常头痛。。。可以讲的好故事一堆一堆的。)


         以下简要概括这个课的一学期各项任务 to give you a general sense:



         1.  Reading: 阅读在社科类博士的课程中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份syllabus上面每一周的
         阅读量都列在里面了,“人名(年份)” 这个格式代表的是一篇学术文章,比如 “Wise

         (1990)”  是 这 个 last  name 是 Wise 的 学 者 在 1990 年 发 表 的 一 篇 文 章   (as  you  may
         know, 英语称比较尊重或者不太熟悉的人的时候一般都用这个人的last name而非first

         name, 熟悉了才用first name). 你可别小看这一篇学术文章,一般都是20-40页,而每一

         周平均七八篇这样的文章要读,篇篇晦涩难懂,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是花费 hours and
         hours and hours,但还是读不太明白,时常需要反复循环地看。 翻看我当年打印出来

         的论文,上面标满了各种中文释义,然而我的美国同学也时常读的一头雾水,他们说
         “This is not English to me"..



         2.  Class Discussion: 课上老师几乎不讲课,老师讲课的那种课堂形式叫”lecture”,
         主要常见于本科或硕士阶段,即便是以lecture为主的课堂,老师“一堂言”的情况也非

         常少,大部分社科类课程有大量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式课程项目。博士课程的形式是与
         lecture不同的”seminar”形式,中文翻译成“研讨会”,有别于以教授为主的接受

         式、被动式信息接收,而是所有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参与式讨论。 这就牵涉到上面说的
         reading了---为什么做阅读压力大,不读行不行?因为不读的话根本不知道课上大家在

         说什么,更别说参加讨论了。而课堂上一共就5个学生,总不发言的人显然是没法过关
         的。



         3.  Discussion leader: 每一节课有一个或两个讨论主持人,任务是带着大家讨论本周
         阅读和话题,提前一周把课上准备向大家发问的discussion question发给老师审阅,老

         师 通 过 后 在 上 课 当 天 的 3 个 小 时 里 带 着 同 学 讨 论 。 Discussion  leader 的 任 务 是
         effectively achieve learning goals of the week—其实就是在那一周充当了老师的角

         色,向大家发问,带领大家思考最重要的问题。----这个任务需要discussion leader自
         己对于本周的话题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准备,即便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而言也很需要

         花心思准备才能做得好。


         4.    Reaction  paper:  每 一 周 根 据 该 周 要 求 阅 读 的 所 有 文 献 写 一 篇 反 思 类 文 章

         (synthesis essay),不仅要总结概括本周所有文献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自己的思
         考,评论这些文章为什么重要,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对此话题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

         识可以怎样应用到将来的学术中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