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14
5. Book review critique: 每个学生阅读一本这门课相关主题的学术书籍,在课堂上做
20分钟读书内容分享,老师列的书单,每个学生自己sign up 想critique 那本书,并在
分享之后向老师上交一份读书评论。
6. Journal exercise: 每人分别翻阅两本学科内核心期刊近两年的所有文章,总结1)该
期刊的impact score (影响因子);2)该期刊发表的常见主题都有哪些;3)该期刊文章
主要使用的理论基础都有哪些;4)文章一般有多长;5)该期刊发表的常见研究方法都
有哪些(比如是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6)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7)
Editorial board上面都是哪些学者;8)Intended audience是谁;9)文章从投寄到发
表一般周期有多长。
7. Final paper :10-12页 double space,需要是一篇完整的research proposal, 也
就是要清晰论述 research question, literature revi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lan.
8. Final paper presentation: 结课论文的课堂展示,每个人要做Powerpoint, 12分
钟,present之后会有老师和同学提问,模拟学术会议的情景。--美国的博士课堂上只要
有final paper基本上就一定有presentation.
可以想见我第一个学期完全是忙傻了的状态。而且这只是一门课,每个full time 学生每
学期要上三门这样的课。 除了这三门课的上课时间、下课做阅读和做作业时间,我们每
个人每周都还有固定20小时的助教或者助研任务。而我作为一个歪果仁基本上第一学期
每周要比美国同学多花至少一倍的时间在reading和writing上面。(是的,那会还年轻
的我熬夜是常态。)
现在想来也会为当时的自己唏嘘。学习上的困难只是一部分,还有不知道如何问问题,不
好意思麻烦同学,不知道如何融入文化,而几个美国同学也是各忙各的,虽然也有一起学
习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那死磕。我自觉得最大的困难是系里的外国学生
太少,几乎全是美国老师、美国学生,后来听说很多比较international 的学校或者中国
人较多的理工科专业情况会好很多,至少有几个人可以形成一个support group. 然而,
中国人少的好处自然是逼着你融入美国文化,增加讲英语的频率。万事一利一弊,好坏总
相生嘛。
想来美国读博士的童鞋也不要被吓到,这种难熬的情况都是暂时的,只要你挺过去,你会
发现阅读学术文章的速度会随着文章数量的累积而越来越快,第二三年的时候就知道学术
文 章 根 本 不 是 用 来 逐 字 逐 句 读 的 , 而 是 应 该 提 纲 挈 领 , 抓 取 重 要 信 息 (research
question, hypothesis, data collection, data analysis, finding, conclusion). 你的老
师们也不是挨字挨句去读学术文章的,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信息最重要。阅读学术文章是一
种很重要的能力,里面涉及到很多技巧,等有空专门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