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15
当然这里举的只是一个教授这一门课的例子,请注意在美国大学里每个教授教每门课的风
格和要求都是不同的,同一个系里的同一门课可能因为老师不同而授课风格完全不同。但
是总体而言,我总结美国社科类博士生的课包括如下突出特点:
Participative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自己学,互相学,老师是
解答学生问题的;课堂充满大量的学生讨论,学生发问,几乎全是学生在课堂上折
腾--这种教学方法又名Student-center teaching, 现在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本科生
和研究生课堂。Participative learning是针对adult learning的设计,教育学发现
成人比孩子需要有更多的参与性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Oriented towards research capability-----一门心思培养学生做科研的能力,
看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进行大量的学术讨论,几乎所有reading都是非常学术化、
理论化的文章,作业的设计都是帮助你构建科研能力,几乎没有一个作业是离开这
个目的的。
Lots of lots of work: 美国从本科到博士是越来越难读,课程任务量越来越大,博
士是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每一门课都不好上,天天像高考前冲刺,不,大部分日
子强度大大于高于考前冲刺(至少是我的高考前冲刺。。。)
Critical Thinking: 非常强调培养你自己的观点,你的特色,你的研究方法,无论
是读经典文章还是讨论同学的research, 都强调让你给出自己的comments. 这一
点对于刚来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往往难度非常大:我们长久以来培养和锻炼的都是
给出“标准答案”的能力,而在面对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时让你提出它有什么不足,一
开始真的还蛮困难的。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一学期三门课的折腾下来,上两年半的课之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
平发生飞跃是很正常的事情。顺便说一句,这点美国跟欧洲不同,欧洲社科类博士几乎不
上课,入学了就开始做实际的research, 而美国博士的好处是给你打下非常坚实的理论和
方法基础,像我这种此后以做学术为生的人简直是受用终身,因为很多文章当时不看的话
现在写论文和发表文章也是要看的,而有这样一个集中的、高效的时间能和同学反复讨
论,有老师的专门关注和指导,真的是很难得的一段修炼体验。当然downside就是真的
很耗时间很耗精力,真的是很累很拼的两三年。此外所有课程上完之后博士生还会迎来一
个comprehensive exam, 就是把几门系里的核心课内容放在一起考两天试,通过了的话
才能博士论文开题。于是在学完这门课两年之后我又把当时打印的一柜子的文章全都翻出
来看了一遍,篇篇复习笔记,重读当时写的reaction paper。美国人发明的这种训练真
的是很到位, 非常佩服。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拥有完整版权,所有原创文章最早发表于知乎专栏“刀熊说说”,欢迎转发分享,全文转载请注明出
处,引用及合作请留言,任何侵权行为将面临追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