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公路總局_台灣人@路
P. 5

聚  焦
 FEATURE








 這些人



 與這條路





 台18線阿里山公路的
 重塑與新生


 文圖─編輯台




 資深的景觀公路之一。山川景色數十

 年如一日 , 依附山勢而起的這條公路 ,
 卻是在不斷的進化當中。從單純的連

 接地區交通 , 支援經濟發展 , 到以道
 路本身為主角 , 阿里山公路的角色由
 早期的功能支援性 , 逐漸蛻變為現在

 以道路本身為發展重點 , 這中間的變
 化與歷程 , 得要從這 3 位長期守在第
 一線的公路人身上說起。






 隙地不只是隙地    路不再是串聯亮點的工具,道路本身也開                                  1  台 18 線 92 公里處的隙地,成功結合了環保與歷
 我們開始著手整理道路兩  始出現了亮點。以 92 公里處的隙地改造來                               史,展現新樣貌

 側的隙地,因為這凸顯道  「我們做的建設,就是要大家看到阿里山  說,原本只是雜草叢生的空地,先以生態            2  整齊的矮牆,都是利用回收石材再製而成

 路景觀的最主要空間  的美好。」外表比實際年齡要年輕,活力  工法的塊石石籠鞏固邊坡,再利用坍方後
 熠熠的阿里山工務段黃秋揚段長這樣說道。
            清除的土石方過篩整地,最後地面鋪上枯
 在他的想法中,台 18 線最寶貴的資產,就
            倒木攪碎後的木屑,就成了眼前這片引人
 是沿著公路出現的片片景色。而維護這條
            駐足的地點。而不只是如此,這處隙地的
 道路的首要工作,就是讓道路的沿線設施
            對面,剛好是廢棄多年的阿里山鐵路東埔
 能配得上一旁的自然美景。
            線舊隧道口,因此特別加設了一座解說牌,                                                                            1
 「於是我們開始著手整理道路二側的隙地,  停駐的遊人不但可以賞景,還可以認識這
 因為這是突顯道路景觀的最主要空間」  條道路的歷史深度。遠方是美麗的山景,


 以往容易被用路人忽略的公路隙地, 在一  一旁是充滿回憶的歷史紀錄,腳下踩著的
 次次地除草與整地之後,台 18 線沿線開始  是再利用的廢石材,這可不再是一般的公

 出現了一處處小巧但優雅的空地。這條道  路隙地而已了。                                                                               2


 02                                                                                                                03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