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106年南投縣外縣市特色參訪手冊1061128
P. 26
檢視校園環境是了解當前學校環境情況的重要步驟,透過學校環境檢視更能了解學
校適合針對那些項環境途徑,運用環境檢視的結果來發展生態行動計畫。
步驟三:發展生態行動計畫(Eco-action plan)
根據環境檢視的結果發展生態行動計畫,提出一系列的計畫目標,並訂定完成各個
目標的時程規劃。
生態行動計畫應該包括可以實現的目標,並設定量化目標,以及完成的期限,譬如
在六個月內,與上年度同期比較,用電量要減少 10%、廢棄物量要減少 30%。
計畫亦應與課程連結,並提供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一個成功的生態行動計畫可以透過
以下步驟去完成:
1.收集環境檢查(步驟二)的結果,挑選出想要解決或改善的主題(環境途徑)。
2.仔細衡量該如何成功達成設定之目標。
3.擬訂每一項行動項目的時間框架,設定在短、中、長程各階段要完成哪些行動目標。
4.確定每一個行動的負責人員。學生的責任越多越好。
5.讓整個學校及社區知道學校的生態行動計畫。
步驟四:監控與評估進度(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監控與評估是生態行動計畫得到順利發展的一項重要步驟,且需與生態行動計畫同
步進行。透過監控,收集計畫執行中的量化數據,進而評估計畫內容是否能順利達到目
標,或者可以做必要的計畫修正。監控與評估的建議方法舉例如:
1.記錄學校的用電量,可以顯示節能工作的結果。
2.分別記錄學校的垃圾、廢棄物及回收品的的重量,可以顯示減少資源浪費的結果。
3.生態行動計畫執行前、中、後均分別拍照記錄,可以顯示進步的成果。
4 使用步驟二(環境檢視)相同的表格內容來進行監控與評估,可以更清楚顯示出進展
情況。
步驟五:與教育課程連結(Link to curriculum)
讓生態學校項目融入學校整體課程中的一部份,而不是在繁忙的課程中另外添加新
的項目。
步驟六:與社區連結(Involving the community)
結合多元的社區資源,可以提供生態行動計畫更多的支持與實質的幫助。同時,透
過當地的社區一同為環境生態的改善盡力,也可擴大生態行動的影響力。
步驟七:發展「生態規範」或「任務宣言」(Create your eco-code)
生態規範或宣言可以清楚顯示出學校的生態使命及目標。生態規範沒有固定形式,
完全由學校決定之,可以用標語、歌曲或詩作等來呈現,挑選適合學生的年齡和能力之
方式,並能讓整個學校及當地社區知道此規範或宣言。例如,張貼在學校網站、佈告欄、
教室、走廊、公共區域、教職員工的辦公室,甚至通過校刊或新聞向當地社區宣導生態
學校活動。
生態宣言應該具有明確性與想像力,表達學校改善其環境的承諾。它應該是要讓讀過的
人可以簡單了解並記住,並是由整個學校社區共同決定。很多學校以創作比賽來選定自
己的生態宣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