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高中生活AI大智慧-電子書_Neat
P. 245
教材內容
1973 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加藤一郎,創造世界第一個人形機
器人 WABOT-1,搭載著機械手腳、人工視覺及聽覺裝置,擁有擬人
化的外型。2001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了號稱世界上第一個有類
似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先仿真接著再仿生,人們希望 AI 能讓機器人
具有自由意識。2019 年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
評論》發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裡頭就提到靈巧機器人,可流利
對話的人工智慧助手也列入其中。人類既渴望與機器人協作,也害怕
機器人大舉入侵可能帶來的傷害。提到機器人就不得不提一下 1942
年,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在《I, Robots》這本書中制定『機器人三大
法則』,作為人類世界與機器人的倫理守則。1985 年在《Robots
and Empire》機器人與帝國這本書,艾西莫夫將三大法則擴張為四
大法則:『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整體人類,或坐視整體人類受
到傷害;第一法則,除非違背第零法則,否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
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零或第一法則, 否則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零、第一或第二法
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在原先的三大法則前多了一條第零
法則,用來維護社會秩序, 處理當機器人和人類群體的生存出現衝
突時,機器人需要以人類群體的利益為重。2019 年,Google 成立
先進技術外部諮詢委員會,討論 AI 技術規範、倫理道德規範和隱私
政策規範;同年,歐盟也發佈人工智慧道德準則,建立 AI 系統的究
責機制、確立 AI 演算法安全可靠、確保資訊安全性與正確性,更保
障 AI 發展不侵犯人類自主性與自由。隨著 AI 人工智慧進化,要如何
將人類世界的『倫理道德』寫進演算法中呢?強人工智慧的機器人,
讓機器人發展自主意識,未來是否會和人類產生更多衝突和矛盾?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