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写给唐诗》
P. 8
序二
诗歌一直是中华文明中最璀璨的明珠。
2020 年 3 月,刘洪涛老师组织发起了一次诗歌创作活动,主题为《写给唐诗》。同学
们以课本必修三第三单元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为载体,将意象进行重新组合,创作了一首首属
于自己的现代小诗。虽然语言略显稚嫩,但字里行间无不抒发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位作家提出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
大书,也印证着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静坐在木椅上,泡一杯浓茶,等一阵微风吹过,打开一本许久未打开的诗集,沉醉其中。
在书中和李白踏上蜀道,去寻找遥远的梦;和杜甫同坐在茅屋中,静看风吹雨落;与贺知章
一起踏上归乡之路,看细叶裁出。这便是第一层,读“有字之书。”
可惜我们回不去那个令人向往的唐朝,见不到那些书写历史的唐朝诗人,我们只能在诗
中与作者共情,来寻找一份慰藉。我们在诗中感受到了唐朝诗人的气场,正如李白在《侠客
行》中所说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们在诗中看到了
唐朝诗人身上的美感,正如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所说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
们还在诗中领悟到了唐朝诗人那怒放的生命态度,正如张若虚所说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我想,透过诗人寥寥的文字,与诗人共情,这便是第二层,读“无字之书。”
而“心灵之书”则凌驾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之上。我想这也是读诗的最高境
界:不但能通过诗人的文字,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看到文字之下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而且还能有感而发,书写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心里的情感表达出来,即使不能达到诗人的境
界,可也能同诗人通过充满书香留墨的时空隧道来一场笔尖上的交谈。古人云:“不求好句,
只求好意”,如此我们便能通过这些不朽之篇得到心灵的洗涤,从而读透这本“心灵之书”。
这次大概十二班的同学都做到了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 这
次活动也是我们对自己境界的一种展示,尽管不够全面,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张开稚嫩的隼
翼,期待着完美的结局,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无论如何我们都已经踏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
期待着,也自信着。
衷心感谢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这本书里的诗歌是我们十二班同学的创作成果,尽
管文字会有稚嫩,情感可能略显单一,但还是希望您能不吝赐教,给出您的建议或者看法,
同时也希望您能喜欢。虽然我们可能素未谋面,但当您打开这本书的那一刻,我们开始相遇
相识,请让我们带您走近这拥有无限未来又五彩斑斓的思想世界,一起感受来自唐诗的魅
力……
刘德龙、郭宏彬
2020 年 3 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