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52
(15)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
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
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係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17.24)
(16)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
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論語愛》(134)每天五分鐘 2019/10/12
哀公(魯君,名蔣)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推舉正直的人,安置在不正的人上面)則民服;舉枉(邪枉)錯諸直,
則民不服。」(2.19)
孔子告訴 魯 君任用官吏以君子公正之心則民服;否則,乃逆民心矣,
故不服。春秋時代是個亂世,賢才往往不受重用,而諂媚小人卻反能大行
其道,民心之向背即由此而分,故孔子特提出讓好人出頭的政治觀;這就
是儒家所謂的仁政。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
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前些
時),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很有意義的話)!舜有天下,選於眾(眾多
賢人中選拔人才)舉皋陶(有分辨曲直、確認罪犯的本,皋陶造獄,劃地
為牢,後被奉為獄神),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佐商
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共五十餘年。太甲初即位時昏庸不
仁,伊尹將太甲流放於桐,三年後,太甲悔過,再將他迎回復辟執政,使
太甲變成聖明天子)不仁者遠矣。」(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