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論語愛
P. 59
本 皆 作 孔子 曰 , 惟 朱子 集注 本 作 子 曰 。 或 疑 朱 注 誤 脫 一 孔 字 , 否則
朱子 疑 孔子 三字 爲例 不純 而 删 堯 曰 篇 之後 乎 , 似已 無可 考 。 抑 豈 鄭玄
之 意 , 謂此章乃 孔子論學中, 總 挈 綱要 之 言 , 故 持 以 繫 之 堯 曰 篇末 , 以
見其 重 終之意乎,今皆無可深論矣。又按:此章古本皆作孔子曰,惟朱子集注
笨作子曰,或疑朱子集注誤脫『孔』字,否則朱子疑之不純,而刪去孔子也。
言者心之聲,言 有 是非 , 故 聽 而 別 之 , 別人 之 是非 亦知 也 。 《論
語》 中 言語 法則 講究『 人』 與『 時』 , 陽 貨 篇 : 「 道 聽 塗 說 」 者 棄 德
之 人 也 , 爲 政 篇 「 先行 而後 言 」 君子 也 , 諸如 季氏 篇 「 , 「 隱 」
「 瞽 」 、 衛 靈 公 篇 「 失 人 」 「 失言 」 都是為人、 觀 人 、 知人 、 交
人 、 用人 之 至上 法 則 , 知 之 易 , 行 之 難 。
左傳 昭公 七年 載 孟 僖 子 : 「 禮 , 人 之 幹 也 ; 無禮 , 無 以 禮 。」 季氏
篇 : 「 不 學 禮 , 無 以 立 。 」 泰伯 篇 : 「 立於 禮 」 , 里仁 篇 : 「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 , 顏淵 篇 : 「 非禮 勿 視 , 非禮 勿 聽 , 非禮 勿 言 ,非禮 勿 動 」 , 乍
觀 之 , 層層 包裹 、 條條 約束 , 實際上 是 逐 階 而 上 , 步步 踏實 , 這 之中 的
《論語》字句 是 趣味 、 積 極 、 亮麗 的 。
四、道~18 篇 59 章 89 道
89 道 18 篇 59 章 3424 字
1、2、3、4、5、6、7、8、9、10、11、12、13、14、15、18 篇
1---2、5、11、12、1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