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Demo
P. 161
九大客家力意見回饋
PART 3 159
《燕子飛過臺三線》甫開播就榮獲 55 屆 廣播金鐘獎殊榮。(照片提供 客家公共 傳播基金會)
音,也讓幕後的媒體人親上火 線,汲取民眾意見,激盪更多節 目製作的動力與使命。97 年「村 民大會」節目,則從政策面深入 到地方的問題與議題,近距離與 鄉親交換意見,體現出客家常民 生活的各個面向。
針對節目內容製作標準的 提升,在109年4月財團法 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接手營 運「講客廣播電臺」後,同樣 是必須面對的重要經營課題。 其推出全新開設的節目《雁子 飛過臺三線》,同年即入圍第 55 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 獎。該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表示, 節目策劃係以臺三線上一鄉一 鎮的文史或產業特色為內涵, 從節目開播到報名金鐘獎才一
個月的時間即入圍,可見其內 容質量深獲保證。事實上,《雁 子飛過臺三線》雙主持人也都 是客家媒體培養出的人才,徐 子雁 105
年即獲得非流行音樂 廣播金鐘奬最佳主持人,而童 星出身的黃于娟也曾入圍 103
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 徐子 雁認為,客家青年透過客語領 略客家文化之美,不僅能為自 己的前途加分,更將成為未來 生命的養分。
指標三:客家媒體內 容的介入力
紀錄片拍攝,在地發聲走
向國際
如前所述,客家傳媒的建置
目的是為了凝聚族群認同與向 外爭取肯認,因此客委會自成 立後起即決定投入客家影像紀 錄人才培育,讓在地人也能「用 自己的話,說自己的故事」。
徐青雲曾於〈回首來時路, 30 年涓滴尚未成河〉專文中, 爬梳客家紀錄片的發展始末。 92 年 6 月,客委會開始著手辦 理「客家影像製作人才培育計 畫」,鼓勵以影像記錄客家社 區發展、族群關係及文化資產 等議題,客委會前主委葉菊蘭 特地邀來在 1988 年「還我母語 運動」之際,以《客家風情畫》 節目開啟客家紀錄片濫觴的導 演彭啟原開辦培訓營隊,帶領 學員於臺灣各地客家庄進行田 野調查、撰寫企畫、以及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