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研精醫訊119期
P. 10

8



                                        2018 溫病經典論-
             學術
             演講
                                        博古通今話疫病



                                講者|連建廷 醫師、楊世敏 醫師、郭哲彰 醫師
                                引⾔|林伯欣 醫師
                                撰文|研精部、學術部
                                審稿|潘思佑、徐逢駿.後中 33 屆




























             林伯欣老師引⾔:傷寒與溫病的傳統與現代


             《傷寒論》跟《金匱要略》可說是支撐中醫理論的兩大支柱,它的概念在古代跟
             現代是有些許差異的。比如說,張仲景提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我想,仲景所提出「溫病」的概念,大概是以不惡寒的外證為特徵,沒有惡寒的
             表證,卻有裡熱外散的外感熱病。

             在《傷寒雜病論》裡,也可以看到太陽病中的火逆。火逆的症狀是焦骨傷津,這

             和溫病如果進入到營分或血分時產生的症狀會有些相關。另外像是陽明經證、陽
             明腑證、少陰熱證、厥陰熱證等,以及在金匱裡所提到痙病的症狀,這些都不等
             程度地和溫病的概念有所牽連。我們在研讀這些概念時,都應該要做進一步的了
             解和串聯。王叔和寫《傷寒例》時,也提到了伏氣溫病的問題。立春之後,若天

             氣沒有很冷,或是天氣已經轉暖,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天氣變化,而人卻得病,這
             就與伏氣有關。王叔和提到這個概念比溫病學說完整成型之前,早了 1200 年。不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