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354
( 四)学子心声 1327
三是“人为和为人”。
在西方管理学占据主流、正统的时期创建东方管理学派,其间的艰辛和困苦,只有苏东水先生
本人和紧紧追随他的学生才有深切的感受。 一般的人,看见的多是轰轰烈烈的壮观场面,可是又有
多少人明白在这些轰轰烈烈的壮观场面后面的苦心经营? 渗透了多少心血?
例如影响盛大的“’97世界管理大会”。 这次大会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专家、学者、政
府官员参加。 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大公报、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华工商时报、
经济日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对这次会议进行了
报道。 其中,《新闻报》的报道最为全面。 我们可以从《新闻报》1997年7月20日第2版文章大标题
中看到一些会议关注的热点: 《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升华》《为人的管理》《走向宏观间接调控》《让管
理来拥抱文化》《“爱人”的管理》《亚洲模式还缺什么》《新文化呼唤新组织》。 “东方管理在世界叫
响”成为共同的声音。 关于这次会议,颜世富在1997年9月1日的《复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复
旦精神的展示》。 颜世富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有关情节给一些复旦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
会议筹备过程中,苏东水老师经常深夜才从地处五角场地区的复旦大学赶回地处徐家汇地区的家
里;博士生不分白天黑夜地忙会务。 其实,外界人士很难想象的是: 苏东水教授主持的众多国际国
内学术会议,基本上一直都是他和学生们在辛苦地作大量的事务性的会务工作。
在’97世界管理大会召开前夕,苏东水先生在《’97世界管理大会文集》的“编者的话”中沉重地
写道:
’97世界管理大会,是盛世高朋满座之会。 历经三载辛苦运筹,一言难尽。 本为世为国为人办
事也非容易之举。 幸得知心同仁门弟力助,荣获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等领导同志支持,终于开成
会议,深感五内。
跟随苏东水老师的一些博士生感慨道: 只要苏老师想做的事情,不管有多少艰难困阻,苏老师
总会最终成功的。 由于苏东水先生个人的人格魅力,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帮助。 关于影响
巨大的“’97世界管理大会”,新闻媒体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对这次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上海外国语
大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的鼎力支持,这次盛会可能难以如期举办!
1999年6月6日,经过许多艰苦的努力,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终于举行了成立仪式,复
旦大学副校长孙莱祥和当时任青岛市市长的王家瑞博士为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
后,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的牌子挂在哪里成了难题。
苏东水先生1998年元旦在《满江红》里慷慨激昂地写道:
岁首年终,浦江红,今昔不同;东华人,遍数佳绩,心潮涌动;侨乡十年业绩丰,世管大会聚蛟龙;
霹雳处,五十家媒介赞庆功;遇险阻,协力冲;干劲足,效果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船中;管理通鉴获
首魁。 东方学派齐心攻,再奋斗,复兴建奇功,真英雄!
四、师高弟子强, 学术得弘扬
苏东水先生自己不喜欢做官,但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
苏东水教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乐育英才,甘为人梯,自执教以来,已培养硕士(含 MBA )200
余人、博士80余人、博士后40余人。 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成为著名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杰
出企业家。 修己安人、知行合一,苏东水先生通过培养学生在理论上、实践上来弘扬东方管理文化。
跟随苏老师学习过的人,在事业、生活等方面都大有发展。 许多都已成为国家栋梁,却仍为曾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