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微论坛正稿
P. 222
近就地处理农村污水、农村垃圾,实现村循环、镇处理、县疏散。
2、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加大城乡垃圾分类,充
分利用农村的天然生态系统,就近就地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处理。
3、研究并推广使用便捷实用的农村垃圾、村污水资源化利
用的技术设备:单体化分户净水槽、小型一体化处理设备、微循
环湿地处理系统。
4、完善农村垃圾、农村污水治理的责任考核体系,坚决打
赢农村面源污染攻坚战。
5、出台专门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综合利用法律、市场、
行政等手段让生产厂家、农民、政府各负其责,建立政府主导、
村民参与、市场运营、社会支持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新机制。
特别是要建立实施生产者延伸制度,将生产者对其产品的资源环
境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
等全生命周期,并强化消费经济管理,推动全社会改变传统的生
产生活方式,树立新的消费观。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