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微论坛正稿
P. 232

近现代伟人的南水北调构想


                       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在方略的《实业计划》中提出

                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港口等项目,


                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水利资源、“引(长)江济(黄)河”的宏

                伟构想。


                       1951 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建


                设的大幕。

                       二、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送到华北和西北地

                区,改变我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


                工程,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


                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

                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


                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西线工程】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


                蒙、陕、晋等西部与北部地区,引水干线采用长距离隧洞输水采

                用自流方案,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6 省


                的缺水问题,可向黄河下游补水。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224—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