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洛城作家2019
P. 16
逐”的疯狂怪圈; 如若只为虚荣,娇生惯养,其结局 对海外文学的发展我们究竟是该唱赞歌还是挽
是十分危险的。 歌?
叶周的长篇小说《丁香公寓》,把一个情窦初开 我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一支分
的爱情故事放置在文革岁月,避开了伤痕文学的套 流,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纵观历史,我国向海外的
路,从人性的角度来反思这场悲剧,既感人肺腑,又 移民,经历了从劳工型到家族型,再到精英型的漫长
促人醒悟。同样是写丁香,董晶的长篇小说《七瓣丁 历程。移民不可能断流,只会越来越精。我坚信只要
香》,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纯净的“无菌室”。 华人的移民不断,海外华文文学就会继续成长,海外
严歌苓的《芳华》写的是部队文工团的故事,而《七 华文文学定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的使命就是
瓣丁香》写的是军区医院里一群天真无邪的少男少 要为我们这一代的华文文学鼓与呼,同时,也要给下
女,怀抱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理想,在一起学习、工 一代的华文文学添砖加瓦,铺路架桥,鸣锣开道。
作、恋爱、生活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人性的恩爱、 其次,海外华文文学的题材问题。写什么?有
友谊、宽恕、谅解,也表现出新时代某种新观念新思 说,海外华文文学应该以写海外华人生活为主,不要
想。这样的“理想王国”,令人憧憬。《七瓣丁香》 老写国内的那些事,来抢国内作家的饭碗。这些话当
与《芳华》遥相呼应,相映生辉! 然不无道理,然而,我以为作家对写作题材的选择,
散文集《写在玫瑰飘香的地方》是五人合集,它 绝对是个人的事,不应该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延续了《七瓣丁香》阳光、美好、正能量的积极人生 作家题材的选择,一是要写最熟悉的生活,鲁迅所
态度。董晶的《大理忆旧》、王哲的《两束玫瑰》、 谓“烂熟于心”;二是要写最有感悟,所谓“心有灵
刘松的《妈妈的饺子》、杨慰慰的《人在天涯》、张 犀”;三是要写最有兴趣,有创作冲动的题材,丁玲
棠的《父亲的瓯江》,五朵金花,各显其对人生的不 所说的“不吐不快”。只要符合这三条,就可写;否
同感受。有怀念有感恩,有反思有忏悔,有情爱有包 则,再重大的题材,也不应问津。非不为也,实不可
容,无一不是充满了人性的仁爱、善良、友好、温馨 也。当下,写故国故乡的佳作特多,这不足为怪。因
的感情。 为题材熟悉又有感悟,因而涌动而出。再加上海外作
虔谦的22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二十九甲子,又 家的视角不同,视野更开阔,自然能出精品佳作。所
见洛阳》正在纽约《侨报》连载。虔谦怀着浓厚的家 以,写作的题材问题,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
族历史情结,披肝沥胆多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从永嘉 必强求,顺其自然为好。
之乱到大隋统一278年大动乱大迁徙大征战的两晋南北 最后,关于写作技巧问题。怎么写?我始终坚持
朝时期的左氏家族史,讲述了左江、左纳、左民、左 巴金的观点:“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
战英等上十代左氏英豪大爱大恨、大悲大喜、大智大 是无技巧。”谋篇布局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一丝一毫
勇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史上 人工斧凿的痕迹,自然天成为上。语言文字,朴实简
的一个壮举。还有施玮的不同凡响的书写基督教宗教 洁,明快流畅为佳。那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刻意
史的《叛教者》,更是一部意义深远,发人深省,大 雕琢,玩文字游戏的雕虫小技,实不可取。它不仅喧
胆尖锐,充满激情的人生启示录。 宾夺主,伤害作品的原旨本意,也会暴露出作者的肤
综上所述,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可以说已进入到 浅、淡薄,和作品的缺乏深意。所以说与其叙述时曲
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不过,也还 里拐弯,叠床架屋,时空交错,立体交叉,折腾一
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思考。 番,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玩弄些洋人的七巧板,令
首先,这大好时期还能持续多久?后继乏人呀! 人费劲费时还不得其解,还不如沉下心来,老老实实
当下支撑着这华文文坛的作家,可以看出,大都是新 去探寻深挖故事里人情人性的无限奥秘。
一代移民,主要是五零后、六零后的,七零后已是凤 为华人写作,该尊重中国传统的写作、阅读习
毛麟角,八零后更是绝无仅有。再过二三十年,将会 惯。食洋不化,反而会弄巧成拙。
是一个什么局面?令人堪忧!而第二代移民,他们的
华语水平,能说出几句生活用语就不错了,何敢奢谈 (本文是同名论文节选)
文学创作。华文文学的承继和发展唯一的希望只能靠
再来的新一代的移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散文 陈公仲 ,南昌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协会荣誉副会长,
洛 家梁锡华就曾说过,“海外华文文学必死无疑!”言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荣誉顾问。
城 犹在耳,可信乎?
作
家
第二十九期
P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