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洛城作家2020final
P. 104
她从未谋面,看到她身穿65式女军装,知道她也是一 遇到敌军布设的雷区时,置生死于度外,毅然率领九
名接枪妹。我与紧挨在身边的思勤目光交汇,她会意 班“尖刀班”战士,用自制的简易排雷工具紧急排险
地告诉我:她也是烈士妹妹,第一次来看哥哥,所以 清雷,在清除十几颗地雷之后,不幸被绊雷重伤,生
情绪特别激动。我听她哭声愈来愈高,我看到她脸色 命垂危之际,依然指挥和鼓励战士们继续战斗。这位
通红,身体有点摇晃,就快步走到她面前,和她相拥 年仅24岁的年轻军官,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一起。她的头倚靠在我的右边肩膀上。我支撑着她壮 是:我没有完成任务……,令苍穹动容,山海垂泪!
实的身躯,使她失控的情绪得以宣泄后,心绪渐渐平 我大哥所在的二营战友们,对大哥都怀着崇敬的
稳。我柔声耳语安抚她:身为烈士妹妹,我深切感受 心情;五连的全体参战指战员们,提起大哥都竖起大
理解你的悲伤,但是我们要坚强,因为我们有英烈哥 拇指称赞。他们主动来到我面前说:你是陈正军的妹
哥赋予的坚毅。军魂网的记者梦雨敏锐地捕捉到那个 妹啊!你的大哥品德高尚,憨厚老实,军事理论知识
时刻,她用相机定格了那个瞬间。 好,军事技能过硬;他很有才华,隶书、正楷、美术
字都写得极好,堪称字帖。他平时训练时,特别能吃
苦,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尊敬服从部队首长,爱护
关心连队战士。
“刻苦训练,提升自已。平时多摸爬滚打,有了
扎实的战术,熟练的作战能力,战时就能确保自已的
命,就能更多地杀敌立功!”五连通讯兵陈赛文回想
起我大哥,在训练场上时常告诫战士们的这番话就感
动不已。
战友哥哥张光举回忆:“那是1979年腊月30晚上
(1979年1月27日),我和副连长在卞口值班守卡,一
夜未眠。半夜我们渴了,我掰了两根甘蔗吃,你大哥
都批评了我。”
同乡高啟贤哥哥忆起:他得知五连副连长陈正军
牺牲的消息,即刻赶到放置烈士遗体的房间找寻,他
左起:汤术春,刘思勤,我,二哥陈少军 掀开覆盖一具具遗体的白布,找到了大哥,并有幸瞻
集体祭奠仪式之后,步入陵园的第四部分-烈士墓 仰了大哥的遗容,默哀鞠躬告别。
区。陵园的地势呈天然梯行,前低后高。位于陵园南 “妳的大哥佷安详,就像熟睡中,由于失血过
的烈士墓区,每个墓位都有松柏护卫,绿树成荫。794 度,面色苍白发青。”小高哥哥安慰我说。
位英烈用生命和青春铸就的热血方阵,墓位整齐,横 舒新胜、张光举、冯建军等战友哥哥写诗怀念
竖成队,斜看成列,庄严肃穆。喻意着英雄烈士战友 歌颂大哥的英雄气概;还有战友在回忆录中追忆大
们:巍然挺立,永远镇守着边陲的安宁。 哥……
二哥和我很快来到2区5排14号的墓位前,墓位的 大哥为共和国边疆的安宁及千家万户的幸福,他
墓碑左上角,新加上了大哥穿戴65式军装的头像,上 用碧血献春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与尊严;二营五连首
方中心的红五星下镌刻的碑文:“陈正军烈士——湖 长为他上报“二等功”,最后追记了“三等功”。大
北省广济县人,1974年入伍,中共党员,53309部队副 哥是父母双亲一生的骄傲和弟弟妹妹一世的荣耀,他
连长,1979年2月牺牲,终年24岁。”我们思念40年之 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
久的大哥永远长眠在这里。虽然远在不同的经纬,也 我面对一排排墓碑,碑文刻着:“1979年1月入
档不住我们对大哥的深深怀念,只为生命中难以割舍 伍,1979年2月牺牲”,“终年18岁”,“终年19岁”,
的深情。跨越时空,我专程从洛杉矶飞越万水千山, “终年20岁”……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伤。因为
回到中国。虽然长途跋涉,时差反应,疲乏不堪,我 我深知,每个墓碑的纪文,记述一段悲怆的故事。每
仍然难掩心中悲伤,奔扑大哥墓前:大哥,我们来 个墓碑的背后,是永远失去兄弟手足的创伤,是家庭
啦!二哥承载着弟弟妹妹们的深情,我们与您隔世相 难以弥补的缺憾……。手捧一束白菊花,点燃的束香
聚。 烟雾弥漫在空中。袅袅青烟,宛若是英灵再现,用灵
洛 我在《序言》初稿里写的有关大哥牺牲的情景: 态在和我们交流。
城 五连副长陈正军率领尖刀班克艰攻难,奋勇前进,在 我想问苍天大地:是不是太优秀的人,尘世喧嚣
作
家
第三十期
P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