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學習檔案-35
P. 14

時間                                 教學內容與活動說明  (詳案)
             分配                         (註明達成上列那一具體目標以及使用的教具)
                    國中
                    【準備活動】
            1΄      1.  教師回顧人口章節重點,並引起動機。
                       教師:
                       我們在上幾節課講完了人口成長、分布、遷移與組成等章節。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
                       學了人口相關的內容,那我們學這些東西要幹嘛呢?(教師停頓數秒讓同學思考)
                       因此老師要帶大家來探討人口有關的議題,有關於這次的課題「多元族群的文化
                       特色」,老師會重點講述新住民與移工的部分。那少子化與高齡化也是我們很重要
                       的課題,這個會留在下節課為大家做議題探討。
            1΄      2.  教師發下學習單,並邊寫黑板,邊詢問台下同學是否都有拿到。
                       教師:
                       首先每個人先拿到學習單,請同學傳下去。(發給同學後並走到台上寫板書,停頓
                       數秒後在說話)學習單雙面列印,共一張,有哪位同學沒有拿到的嗎?
                    【發展活動】
            2΄      3.  教師將「我國外籍勞工來源比例圖(民國 95、100、106 年)」圖表放上黑板並講述
                       之。(3-1)
                       教師:
                       現在大家頭抬起來看黑板老師貼的圖表,如果看不到的話,學習單上也有同樣的
                       圖表。這是老師從勞動部的統計資料中整理出來的,分別是民國 95、100 與 106
                       年,並且老師也將該國籍若不到 0.1%的勞工拿掉,因此老師才在備註寫到四個國
                       籍之加總人數,其實由此可以發現 , 我們的外籍勞工主要為這四個國籍的人,分別
                       是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再來是大家看圓環圖中間的總人數數值,是不是可
                       以發現外籍勞工人數逐年上升,到了民國 106 年總人數來到六十幾萬人,其中桃
                       園的外籍勞工數量特別多,約有十萬多名勞工在此工作。











            1΄      4.  教師帶學生重新認識新住民。(1-1)
                       教師:
                       大家可以從統計資料看出台灣邁入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的其中一點要素。接著,
                       大家都已經在國小的社會課本中對新住民有些認識,那老師再來加深你們對於新
                       住民的概念吧。
            2΄      5.  教師補充關於現今外籍勞工的用詞爭議。(1-2)
                       教師:
                       在學習單的右邊,大家可以看到老師幫大家整理第一個補充小教室,近年來外籍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