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No.16 關照季刊 May 2023
P. 15
第十六期 季刊
無常之哲理,實際上要從時間 緣和合的事物都將耗盡,都是無常
相對的概念去觀察,從人的思維來 的,沒有例外。
看,平時若靜止下來去覺察,會發 據此,從「無常」觀點與「時
現心裡每個念頭都在不斷的變化, 間」概念的結合,則進一步可以來
上一秒想著某件事,下一秒又會想 看佛教對於「死亡無常」的闡述,
著另一件事會怎麼發展,忽然一個 佛教認為,沒有得到生死解脫者,
2
念頭閃過,又轉移到其他的思緒 其生命是不斷的在六道 當中輪
上。同於此理,我們遇到的人生得 迴,從長時間來看,生死的流轉已
失與情緒起落也是如此,生命的逝 經經歷了無數次,因此,當個人經
去也並非有固定的倒數計時通知, 歷了無數次的反覆生死,那為何還
他將以不同的方式消逝。從物的 需要恐懼生死?而真正需要思維與
思惟來看,每個物品都有消逝的現 恐懼的是,為何沒有跳脫輪迴獲得
象會發生,堅固的石頭亦可被滴水 解脫,亦或是沒有跳脫輪迴,是否
穿透而變化,長城上的堆牆亦有風 可以有更好的來生,可以繼續獲得
化衰敗的一日,萬物都無時無刻發 解脫生死的契機。
生運動,只是肉眼是否可以觀察而
思維死亡無常
已。因此,佛教所稱之的無常,實
際上是對於「現象恆常性」的思惟 佛教對於思維死亡與當代生死
與觀修。希阿榮博(2014:67)指出, 學的認知相同,一,死亡是必然的。
因為世間人大多願意相信在二元認 二,死因甚多,死時不定。對於生
知範疇內存在一個恆常的東西,期 起對死亡的認識,佛教常以故事及
待自己喜歡的事物與狀況都保持在 譬喻來作介紹,欲使人們能真誠的
自己滿意的樣子,但如金剛經所云: 面對死亡。在此,筆者茲舉一段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因 事及一些譬喻來做介紹。
1. 如佛教在作七超薦的法會常誦持的《佛說無常經》及《地藏經》都有對應的形容。又如蓮
花生大士所造《六中陰根本頌 ( 西藏度亡經 )》、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慧律法
師的《臨終備覽》、格千仁波切的《中陰與破瓦》與《臨終導引》都有專章或不小篇幅對
於無常論點進行分析。
2. 六道可分為三善道 ( 天道、人道與阿修羅道 ) 及三惡道 ( 畜牲、惡鬼與地獄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