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No.16 關照季刊 May 2023
P. 38

May.2023



                  俗謂「放手尾錢,富貴千萬年」以為死者身後有錢留存子孫為吉兆。
            則於納棺前預先在死者袖口中存置制錢一百二十丈,而將倒入桝器 ( 圖

            九 ),然後取出,分與子孫,繫於個人之手上,稱「結手尾錢」( 徐福全,

            1984))。


                  其他如基隆市志 ( 文物篇頁 105)、新竹縣志稿 ( 人民志頁 126) 及曾朝

            東台灣喪俗談 ( 頁 40) 等文獻資料均有分手尾錢、結手尾錢之記載,足證
            此俗在昔極為普遍,為全台島閩粵所共有。唯據田野資料顯示分手尾錢、

            結手尾錢之俗今僅北部地區閩籍尚完全保存,此外之地區多祇分其手尾錢

            而罕有結之者 ( 徐福全,1984)。從近代可究之書籍中看到乞手尾儀式依然

            存在,但結手尾之過程卻極不普遍,其中原因可能因為幣製無孔、天氣炎

            熱、簡化手尾儀式有關係。


                  入木儀式由婆仔主持,先行簡單的辭生,為死者向陽間餞別。期間把
            「銀角仔」放進荷包再拿出分送喪家大小,是為「乞荷包」或「乞荷包錢」,

            帶有求取遺物做紀念之意,類似「分手尾錢」; 之後,荷包內再放進數枚錢

            幣,算是給死者做零用。( 黃文博,2002)。


                  入殮前,習俗上會請福壽雙全的好命人,或是喪禮服務業者或子孫代

            表,餵亡者最後一餐,稱為辭生 ( 僅凌空比劃,做出餵食的動作 ),另有放

            手尾錢儀式。( 內政部民政司,2016)。


















       圖八:現代尚存結手尾                   圖九:乞手尾科儀 / 裝手尾錢的斗                  圖十:將收尾錢裝入皮革袋中
       科 儀 照 片 影 藏 生 命 記 實 2018.05.19
       2022.05.22 同意授權使用                    量米的器具 照片取自 Google 圖片


     34  專業.迅速.誠信.合理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