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0 December 1 Bonhams Hong Kong, Eternal Music in Chinese art
P. 85
竹質,色蜜黃,竹絲細長如牙色,兩端嵌骨質首
尾,首尾鏤空蝴蝶,笛吹、笛膜孔各一,按孔六,
出音孔二,背面近笛尾處開二孔穿流蘇,笛首刻宋
之問詩:「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歳曾無百歳人。能
向花間幾回醉,十千沽酒莫辭貧。」落款:「嘉靖
癸丑小春月 刻於吳門吟紅館之南窗」笛尾刻「趙高
子」三字。
嘉靖癸丑,即公元1553年。趙高子其人不查,似
是道人名。吳門即蘇州,明代嘉萬時期,魏良輔改
良崑山腔為昆曲,此地正是昆曲最為流行的地區,
家班遍地,曲聲充廛。此笛調性較近現代標準的崑
曲曲笛稍低,或因嘉靖時昆曲方肇始,律制並不嚴
謹,然而並不影響和曲伴奏,其聲清遠透潤,數百
年仍可完整發音演奏,實數難得。音孔周圍呈色較
深,或為長期演奏所致。
此笛原配日本舊盒,蓋内書「臨風弄笛,欄杆上桂
影一輪;掃雪烹茶,籬落邊梅花數點。」落款「鵞
湖山人書,此日松風稷稷,滿我弟齋,暑氣已避三
舍矣。」以「鵞湖山人」為號者有二,一為松沢義
章(1791-1861),江戸時代後期的國学者,著有
《春秋大意》《洲羽国考》等書。二為鈴木鵞湖
(1816-1870),南畫畫家,師從谷文晁、相沢石
湖。畫作常題「鵞湖山人 雄」或「鵞湖山人木雄」,
前者題款見日本常総市坂野家藏鈴木鵞湖畫《赤壁
圖》館藏編號0460, 後者見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藏《もゝのたね》(1861)一書扉頁,館藏編號特
1-807。
笛子為最古老的中國樂器之一,史前時代多用鳥獸
長骨做笛,如河南省博物院藏一件裴李崗文化時期
十孔骨笛,見申瑩瑩著,《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樂
器研究》,北京,2012年,圖2-21,頁45。後世則
多以竹木為之,因此少有傳世。北京故宮藏有一隻
明代鐵笛,形制與本笛類似,見《中國音樂文物大
系北京卷》,鄭州,1999年,圖1-14-1。
明代晚期以來,中土音樂傳至日本,中國明清時期
流行的樂器也隨之渡海。明代鉅鹿人魏之琰(1617-
1689),字雙侯,雖為商賈往來中日越三國,然而
雅好清音,廣交日本耆宿,與隱元隆琦等人多有詩
詞唱和往來。傳曲五十首,編為《魏氏樂譜》,明
和五年(1768)在江戸、大阪、京都等地刊行。安
永九年(1780)魏氏門人筒井郁將魏之琰從中國帶
至日本的笛、簫、笙、雲鑼、管琵琶、月琴、瑟、
檀板等樂器編為《魏氏樂器圖》。由此可見中國樂
器播傳日本之一斑。明代曲笛開孔較清代曲笛間距
稍短,日人以明笛稱之,習傳至今。中國本土極少
存留明代竹笛,惟日人惜物,加之國内承平日久,
尚多有留存。日本永青文庫藏有一隻竹笛和本件近
同,細川護貞認為雖然其形制近清代,但是其孔距
較窄,又是明代特征,見細川護貞編著,《永青文
庫名品選:文具》,東京,1978年,頁129。
13 (detail)
ETERNAL RESONANCE: MUSIC IN CHINESE ART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