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Christie's, materpieces of Buddhist Art December 2, 2015 HK
P. 22

而上座部派則體現了阿羅漢的理想境界。菩薩(即「覺悟者」)慈                   非神祇包括:
悲無私,矢志渡盡眾生,始證菩提,表現了大乘佛教普渡眾生之願。
菩薩可將其無盡的善業福報轉予有需要的人,以脫苦救難。對比之                       1—羅漢
下,大乘佛典中的佛陀常以遺世獨立的形象示人。                              2—佛陀弟子
                                                    3—住持、僧侶、喇嘛
大乘佛教的流派分支多不勝數,由西藏和尼泊爾的密宗(奉行秘
密傳授的瑜伽教義),乃至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淨土宗(專修往                    佛陀是指「覺悟者」,3 即已開悟並入涅槃之人。他常以一面、二
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之法門),皆屬其涵蓋範圍。印度的大乘佛                    臂、二腿的僧侶形象出現,身姿或站或立,寶相無不莊嚴祥和(拍
教亦衍生出強調明心見性的禪宗,後傳至中國和朝鮮,再東渡日                    品編號 2901、2902、2903、2911 及 2913)。他多着袈裟,或
本並開花結果,成為日本禪宗一派。禪宗信眾認為,修禪觀想為                    赤足,或腳踏芒鞋。佛陀多半不戴首飾,但東南亞及西藏佛像多
悟道之法門。大乘佛教亦供奉佛陀和菩薩,以及眾多護法天神、                    戴寶冠和其他珠寶,尤其是與壇城(曼荼羅)有關的佛像。釋尊
羅漢和德高望重的住持和僧伽。                                  年輕時貴為太子,當時耳飾纍纍,是故後期雙耳垂肩,象徵他拋
                                                棄紅塵、潛心學佛之志。他或以削髮剃度的形象示人,或蓄短髮,
一般而言,上座部和大乘佛教統稱「顯宗」,因為其教義概以經                    作捲髮或螺髮狀(拍賣編號 2902、2903 及 2911)。據佛經記載,
文或佛典為主,識字者皆可讀之。相反,密宗則被視為秘密乘,                    釋迦牟尼佛具足轉輪聖王「三十二相」;其中最常出現的是眉間
因為除了經文教義之外,它還有若干秘而不傳的瑜伽教義,它們                    白毫(即雙眉之間的圓點)、手足網縵、頂有肉髻(象徴如來證
全無文字記錄,只可背誦或以口耳相傳的形式授予入門弟子,原                    悟後佛智圓滿)。實際上,肉髻是佛像的鑑別特徵,因為它從未
因是這些要義法力過強,一旦落入不諳此道者耳中,很容易被曲                    見於任何其他的形象。經文亦指佛體清明,故有身光。
解誤用。中國有「顯密佛教」一詞,一舉涵蓋了兩個分支。
                                                如前文所述,大乘佛教在古代中國蔚為主流,其佛陀多不勝數,
密宗亦稱金剛乘,它發源於印度及鄰近國家(以西藏為主),有                    而且俱位列仙班。釋迦牟尼是最後降世之佛,故生於現世賢劫,
人視之為大乘佛教的分支,但也有人視之為第三支獨立的宗派。                    所以又稱歷史佛。大乘佛教最常見的佛陀形象包括:
這是一個複雜多面的佛教思想和習俗,其外在形式與發展方向,
皆標誌着大乘佛教已從玄思冥想式的推斷思維,逐漸蛻化為在個                        釋迦牟尼佛(歷史佛)
人生活中實踐佛教理想。密宗的供奉形式與曼荼羅息息相關,後                        阿彌陀佛(無量光佛)
者是象徵佛教宇宙觀的宗教和祭祀圖案。金剛乘既是西藏的佛教                        藥師琉璃光佛(藥師佛)
主流,在日本亦盛極一時,當地主要的密宗派別為真言宗與天台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
宗,二者均於公元九世紀初從中國傳入日本。除了佛陀和菩薩形
象之外,密宗神祇中尚有許多忿怒尊,它們傳達了佛陀對眾生而                    在藏密一派的藝術作品中,也有描寫以壇城主尊形象示人的佛陀。
非個人罪愆的忿怒。對金剛乘而言,由於師徒之間傳授教義與法
門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密宗繪畫和雕塑亦多有描寫僧侶、                   諸佛所持的法器(如藥師佛手中的小藥瓶)或手印,是其主要的
住持和喇嘛。                                          鑑別特徵。手印是用手擺成特定的佛教手勢,以象徵某種行為、
                                                法力或態度。最常見的手印(又稱釋迦牟尼五印)列述如下:

佛教造像與主題                                         禪定印 = 禪思入定
                                                    佛陀結跏趺坐,腿上雙手交疊,右手置於左手之上
佛教形象可歸納為兩大類:神祇與非神祇。兩者細分如下:

四大類佛教神祇:                                        觸地印 = 證悟
                                                    佛陀結跏趺坐,腿上左掌朝天,右手順右膝垂下,指端觸
    1—佛                                             地,以見證修成佛道(拍品編號 2903)
    2—菩薩
    3—明王                                        說法印 = 首次說法
    4—其他(飛天女神、護法天神等)                                佛陀或坐或立,雙手當胸,如推法輪

20 Masterpieces of Buddhist Art 大俱足 — 經典亞洲佛教藝術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