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Christies March 15 2017 Fujita Museum
P. 175

獸面蕉葉紋,浮雕形式,近于婦好方罍,但有長條形扉棱,扉棱形態與藤田方罍                                        田瓿有更高的所屬。殷墟時期的青銅鑄造,墊片開始較多使用以支撐懸芯並保
近似,其年代可置於亞 方罍之前(載於《中國青銅器全集》,卷5,北京:文物                                       證器壁厚度,乃至採用芯撐使器物的某些部分中空以減少厚度變化,降低鑄件
出版社,1996年,編號177)。與藤田方罍最為一致的是泉屋博古館(圖四、五)                                    的廢品傾向,此瓿一犧首鼻尖磕碰處,可清楚的看到其內部磚紅色的內芯,說明
和根津美術館藏兩件方罍,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鑄造工藝皆然,猶若一組,它                                        浮雕獸首是中空的,頭頂的小孔則是芯撐設置的痕跡。
們年代當屬殷墟早期(見泉屋博古館:《泉屋博古:中國古銅器編》,京都:泉
屋博古館,2002年,97頁及根津美術館:《館藏殷周の青銅器》,東京,2009                                    羊觥(拍品編號526)是商周禮器中一件為數不多的的動物形器,造型憨態可
年,33頁,編號12)。                                                               掬,器表紋飾凸起處,器的內壁(如鳳鳥的眼睛和翅膀)相應下凹(圖八)。這
                                                                           種工藝多為商代南方青銅器所採用,是確保器壁厚一致的措施。婦好墓出土八
本件方罍在鑄造上最突出的地方是使用了先鑄鑄接技術。仔細觀察這件方罍的                                         件觥,修復三對六件,其中一對為司母辛四足觥,為抽象動物造型(見中國社會
雙 耳及 鋬 與 器 身相 接 處,可以看 到 這 些 附件 都 有 被器 身 銅 液 曡 壓 的 痕 跡,説明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59頁,彩版
是將先鑄的附件組裝在器身鑄形中二次鑄造完成的。先鑄附件工藝在商代銅器                                         9)。與藤田羊觥相較,造型簡化。而較藤田羊觥造型複雜者,可比照洋縣張家
中並不普遍,目前所知最早的先鑄是岐山賀家村出土的鳳柱斝的扉棱(見《中                                         村所出一件(見《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編號91
國青銅器全集》,卷4,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圖59-61),據考,這一技                                   )圖八,形若野豬,無角有大耳,蓋前半部爬一圓雕龍,後半部爬一片狀龍;器
術是鑄工在南方作坊的發明,後來工匠被遷安陽後,先鑄工藝才在殷墟得以應                                         前身飾鳳鳥紋,後身飾夔紋,貝格立(Robert Bagley)認為器物可能在描寫大
用。殷墟考古表明,愈高等級者所擁有的銅器愈為多樣,其藝術風格和技術來                                         象,造型具有典型的南方特徵。7 和賽克勒舊藏的一件觥(見貝格立:《Shang
源可能更爲多元。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劍橋:哈佛大學
                                                                           出版社,1987年,編號74),形神一致,具有同源性,這三件觥的時代和產地當
獸面紋帶蓋瓿(拍品編號525)體量碩大。 婦好墓青銅器群中有三件近似的帶                                       相同。8 根據蘇榮譽對商代南方青銅器的研究,鑄造於南方的青銅器早於安陽,
蓋瓿:一件較大(高47.6公分)沒有銘文,兩件較小(高33及34.2公分)內底中                                   具有南方風格因素的很多器物是武丁時期遷南方鑄工至殷墟後鑄造的,年代自
間都鑄有「婦好」兩字銘文(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北                                       然 在 殷 墟 早 期。9
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彩版5及圖版29)圖六、七。三器造型相同,雖然藤田
瓿頸微高、蓋更鼓,但與婦好墓三瓿的風格一致,時代相若,較大的體量暗示藤                                        縱觀藤田美術館四件器,羊觥可能鑄於南方,另三件均具典型安陽風格,年代不
                                                                           晚於婦好墓,而精緻有過之,莫非王器?冀識家共討。

7 貝格立:《一件來自洋縣的尊》,曹瑋主編《漢中出土商代青銅器》(第四卷),成都:巴蜀書                               9 蘇榮譽等:《湖南省博物館藏兩件大口折肩青銅圓尊的研究——兼及同類尊的淵源、風格、工
社,2011年,570-625頁。                                                          藝、產地和時代問題》,湖南商西周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長沙:2015年8月27-28日。
                                                                           蘇榮譽:《安陽殷墟青銅技術淵源的商代南方因素——以鑄鉚結構為案例的初步探討兼及泉屋
8 貝格立:《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劍橋:哈佛大學  博物館所藏鳳柱斝的年代和屬性》,見泉屋博古館、九州國立博物館編《泉屋透賞:泉屋博古館
出版社,1987年,416-420頁。                                                        青銅器透射掃描解析》,科學出版社,2015年,352-386頁。

                                                                                                                                         173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