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Metropolitan Museum Collection September 2016
P. 35
Lot 881 Lot 884 Lot 883
色,如祿星(拍品編號878)的頭髮、描繪女人與孩童的細膩
線條(拍品編號881)和茶壺(拍品編號882)等,皆以此法繪
成。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方藏家掀起一陣黑彩系瓷器熱,尤其
對如編號1002, 1004這樣的大件花瓶愛不釋手。此二件拍品原
為1902年逝世的超群收藏家詹姆斯·嘉藍(James Garland)所有。
當時被鑑定為康熙年間製,但藏家購入時其實還很新。
儘管我們能分辨出晚清製品,但要界定出口瓷器在康熙朝
(1662–1722)的確切時間就有困難了。這個時期十分精彩,
自明朝於1644年滅亡、滿族南進建立的清朝,社會仍動盪不
安,影響了中國生活各個層面,包括瓷器工業。1673年,南方
各省集結響應反清,是為三藩之亂,直至1681年清廷才得以平
息內戰,八年間不僅震盪整個江南地區,甚至還威脅康熙帝
位。1674年,景德鎮較大規模的窯以及整個城鎮大部分皆被夷
為平地 ,康熙帝肩負起平亂及善後的工作,至1683年方恢復大
規模窯的運作,供給宮廷使用的瓷器。自此之後,景德鎮更加
發達,除供內需,亦生產外銷用瓷器。從如沉船等處搜羅的紀
錄上可見,大宗往西方出口的瓷器大約都在1683年後生產,但
也有部分非官窯所製之例外,而是由景德鎮內無數私窯所製。
此目錄所載之上乘拍品來自當時大量出口的瓷器當中,檔次包
括高級品及一般日常用品。
1 關於瓷器術語,請參考柯玫瑰(Rose Kerr)與Nigel Wood 編著的《中國科學與文明第十二冊:陶
瓷科技》(劍橋大學出版社,2004),634-5頁。
2 Suzanne Klüver,「圖書與瓷器:《陶瓷藝術、工業及商業史話》解析」,《火的形式第218
期》2012年三月號,29-35頁。
3 Stacey Pierson,《藏家、收藏及博物館:英國的中國瓷器領域,1560-1960》,(Peter Lang 出
版,2007),62-65頁。
4 Eva Ströber,《中國瓷器紋飾象徵:萬福》,姬宮陶瓷博物館出版(斯圖加爾,2011),74-79頁。
5 Schuyler Cammann,「明代珍禽異獸」,《東方美術 NS,2:3》(牛津,1956),94-102頁。
6 柯玫瑰(Rose Kerr)與孟露夏(Luisa Mengoni)著,《中國出口陶瓷》,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出版(倫敦,2011),33頁,圖33。
7 可參考Linda Rosenfeld Pomper 所著「黑彩系列瓷器:追溯十八與十九世紀之品味」,《亞洲藝術
43:4》,2013年七八月號,115-125頁。
8 柯玫瑰(Rose Kerr)著,《中國陶瓷:清代瓷器 1644-1911》,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出版( 倫
敦,1986),16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