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Sotheby's Qianlong Calligraphy Oct. 3, 2018
P. 78
(十二)小清秘閣帖十二卷 (一) 博古堂帖存一卷
(十三)鄰蘇園法帖八卷 ※ (二) 寶晉齋法帖十卷
(十四)壯陶閣續帖十二卷補遺一卷 ※ (三) 東書堂集古法帖十卷
(十五)因宜堂法帖八卷 (四) 停雲館帖十二卷
※ (十六)寶晉齋法帖十卷 ※ (五) 餘清齋帖存八卷
※ (六) 戲鴻堂法書十六卷
以上刻帖中,《中秋帖》以多種不同形式呈現,可謂是「前 (七) 墨池堂選帖五卷
世今生,歷歷在目。此消彼長,部部驚心。」這就為此後衍 ※ (八) 玉煙堂帖二十四卷
生的各類藝術品創作(製作)提供了絕好的借鑑素材,亦是 (九) 潑墨齋法書十卷
進行相關鑑定的重要依據。譬如,曾見香港蘇富比上拍一「 (十) 海寧陳氏藏真帖八卷
清乾隆御製青玉描金《中秋帖》插屏」,一面刻王獻之《洛 (十一) 快雪堂法書五卷
神賦十三行》,一面刻《三希堂法帖》本《中秋帖》,那麼 (十二) 式古堂法書十卷
關於該玉插屏製作的時間,三希堂刻帖的形成時間就是一個 (十三) 秀餐軒帖四卷
重要的參照節點。 5 ※ (十四) 翰香館法書十卷附二卷
(十五) 懋勤殿法帖二十四卷
三、歷代刻帖中的《洛神賦十三行》
(十六) 李書樓正字帖八卷
(十七) 滋蕙堂墨寶八卷
《洛神賦十三行》內容出自曹植辭賦名篇《洛神賦》,是王
※ (十八) 仁聚堂法帖八卷
獻之小楷代表作。筆劃雋秀挺撥,結字蕭散逸宕,顧盼有
(十九) 玉虹鑑真帖十三卷
致,被譽為「小楷極則」。清楊賓《鐵函齋書跋》謂之「字
(二十) 契蘭堂法帖八卷
之秀勁圓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南宋時已殘損,僅存「
(二十一) 寫經堂帖八卷
嬉」字至「飛」字十三行,故名。其文如下:……嬉。左
(二十二) 餐霞閣法帖五卷
倚采旄,右蔭桂棋。攘皓捥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余情
(二十三) 筠清館法帖六卷
悅其淑美兮,心悵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
(二十四) 海山仙館摹古十二卷
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
(二十五) 耕霞溪館法帖四卷
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拳拳之
(二十七) 二王帖選二卷
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悵猶豫而狐疑。收
(二十八) 聚奎堂集晉唐宋元明名翰真蹟五卷
和顏以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仿偟,
(二十九) 有美堂帖十二卷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擢輕軀以鶴立,若將飛飛而未翔。踐
(三十) 瑤山法帖六卷
椒塗之郁烈兮,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慕遠兮,聲哀厲而
(三十二) 絳帖十二卷
彌長。爾迺眾靈雜逯,命疇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
(三十三) 戲魚堂帖十卷
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兮,攜漢濱之遊女。歎㚿
(三十四) 星鳳樓帖十二卷
媧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
(三十五) 淳熙秘閣續法帖十卷
佇。體迅飛……
※ (三十六) 寶晉齋法帖十卷
人們普遍認為,《洛神賦十三行》墨蹟在宋元時流傳有兩
以上輯錄的叢帖中,王獻之《中秋帖》(《十二月割帖》)
本:一為晉麻箋,在元代初期歸書家趙孟頫所得,定為王獻
和《洛神賦十三行》皆予收錄的,有《寶晉齋法帖》、《東
之真跡。一為唐硬黃紙,後有柳公權等人題跋,趙孟頫定為
書堂集古法帖》、《餘清齋帖》、《戲鴻堂法書》、《玉煙
唐人摹本,後人疑即柳公權所臨。這兩本在宋代都曾刻帖,
堂帖》、《翰香館法書》、《仁聚堂法帖》、《寶晉齋法帖
明清兩代輾轉翻刻,但基本上還是出於這兩個底本。現傳無
(清人偽刻本)》等八種(以「※」標注)。
柳跋本的,以「碧玉版」為最精。這是明萬曆時杭州西湖
葛嶺地下發現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稱為碧玉,「 四、餘論
碧玉版」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處亦自然清晰。
因其地為賈似道半閑堂舊址,所以後人認為是賈氏所刻,後 關於《洛神賦十三行》的研究始終在進行著,古人自不必
歸歸陸夢鶴、翁嵩年。清康熙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言,今人仍趨之若鶩。當「碧玉版」原石入藏北京首都博物
後,此石流入民間。1949年後由國家收購,文革前存上海 館後不久,1986年,該館葉渡先生即撰文《〈洛神賦十三
博物館,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圖五)。世傳還有與此相同 行〉碧玉版考》,從「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真跡及唐摹
的一翻刻本,號稱「白玉版」,筆劃比「碧玉版」略枯瘦, 本的流傳」、「『十三行』碧玉版的由來」、「『十三行』
石花剝落處有刀刻痕跡。「白玉版」嘉慶三年毀於乾清宮火 碧玉版是《寶晉齋法帖》帖版」、「『玉版』的翻刻」、「
災。 《寶晉齋法帖》帖『十三行』來源的推測」等五個方面進行
了考證。 逮至2017年,胡迪軍先生《王獻之〈洛神賦十三
7
時至今日,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真跡已不復存在,故而
行〉真相探賾》一文顯於網路,亦就「王獻之《洛神賦》墨
其刻帖拓本「下真跡一等」的價值與作用愈顯重要。茲將容
蹟的流傳」、「《洛神賦十三行》的版本」、「《玉版十三
庚先生《叢帖目》四冊中,有關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的
行》刻石流傳始末」、「《玉版十三行》的真相」等四個方
內容輯錄如下: 6 8
面的問題進行分析,並作以「結論」。 近三十年,有關《洛
76 SOTHEBY’S 蘇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