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SOTHEBYS MARCH 18 AND 19 2025
P. 56

此環飾極其珍罕,華貴秀麗,飾盤旋龍紋、翼紋及雲                    並考究其用途,均未作定論,僅描述為「器物邊緣」
                           紋,為銅錯金銀工藝鼎盛時期傑作,紋飾深淺與質感                    或「破片」,然而一致讚賞此環包漿滑熟幽黑、銅藍
                           均展現藝匠巧思,環面錯金銀工藝卓絕,構圖佈局流                    斑駁,錯金銀彩紋明麗,內其時工藝巔峰之作,後
                           暢生動,紋飾似於環周起伏律動,工藝精緻入微,                     入史蒂芬·瓊肯三世及簡與Swergold伉儷珍藏,來源顯
                           誠為臻品。                                      赫,珍罕絕倫。
                           公元前三世紀之交,農業及軍事技術發展迅速,周王                    此環用途現時未能考證,然而憑其紋飾單面、外緣粗
                           朝逐漸衰亡,各諸侯財力與權勢均日益強大,戰國及                    糙及華麗幾何紋飾,或可推測為器物之緣飾,或為漆
                           隨後秦漢各朝為展示威權富貴,爭相鑄造工藝精美之                    器或其他有機材質。可參考一例,1988年廣州南越(
                           銅器,用於祭祀儀式等重要場合。多件銅錯金銀器,                    公元前137-124 在位)王墓出土之銅錯金環,見《西漢
                           出土於洛陽以東金村,以及與周朝君主無關連之遺                     南越王墓(下)》,北京,1991年,圖版CXXVI;另
                           址,例如河南輝縣魏國貴族墓地、河北平山縣中山王                    有兩錯金銀作例,曾借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藏於
                           墓及湖北楚墓等。此類器富麗精巧、創思曾出,其後                    日本Miho美術館,見《Miho美術館藏品集:南翼》
                           千年罕有能出其右者,此瑞獸紋環即此中佳例。比較                    ,甲賀,1997年,圖版99。此類金屬飾件或為原配漆
                           一件銅錯金銀劍首作例,風格相近,曾售於香港蘇富                    器特製,漆器上飾相同黑、紅、金彩紋,比較舊金
                           比2022年10月9日,編號3612,珍稀罕有,成交價逾               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一例,漆筒連錯銀配飾,見《
                           五百萬港元 。                                    海外遺珍:漆器》,台北故宮博物院,1987年,圖版
                                                                      8;再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保存完好之漆器,龍雲
                           百餘年間,曾得見此環之學者及收藏家均為之驚
                           嘆。1912年,Robert Woods Bliss與夫人Wildred Barnes   紋與本環紋飾相近,見Joanna Waley-Cohen譯〈 馬王
                           Bliss於巴黎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後於美國華盛頓特                  堆漢墓漆器〉,《東方陶瓷學會譯文集》,卷11,香
                           區郊外購置敦巴頓橡園,珍藏如本品之精品,集成                     港,1984年。
                           收藏矚目全球,傲視同儕。1929年,此環曾借展柏                   本品原本雖為配飾,然而單獨欣賞,自有其美,可感
                           林藝術學院《中國藝術展》,1935-1936年又展於倫                受中國千載藝術傳統之深遠,令人聯想起新石器時代
                           敦皇家美術學院《國際中國藝術展》,引起漢學名                     玉璧禮器。高古玉壁,無論清代皇帝,或當代收藏家
                           家注意。學者如梅原末治(1893-1983年)與Osvald             均珍而重之,而細觀本環,彷彿能聽得古韻,而環身
                           Sirén(1879-1966年)皆曾研究此器,嘗試為古器斷代            紋飾鮮明靈動如光流轉,生氣盎然,令人神往。


























                                                                                                                                                                                                                                   109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