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Bonhams, The H Collection,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May 13, 2021 London
P. 21

“人情必有所寄,然後能樂”


                                                — 袁宏道(1568-1610年)









           晚明有太多隱於朝堂鬧市的文人墨客以“隱士”自居,讓這個詞失去了原                  三代、秦、漢鼎彝,及官、哥、定窯、龍泉、宣窯,皆以備賞鑑,非日用所
           本的意義。官員薛岡(生於1561年)甚至詬病這種蔚然成風的人人以“                 宜。惟宣(即宣德,1426-1435年)銅彝爐稍大者,最為適用;宋姜鑄亦
           山人(即隱士的雅稱)”自居的現象:“今日遊客動號山人以為無位者之                  可。 10
                                     6
           通稱,爾加不佞益非不佞,所願當矣“  。薛批判的是那些“以色隐 者” 之
                                                         7
           人。然爾,並非所有文人都如此輕佻,如文人、制瓷名家昊十九則被描述                  风流名士冒襄視文氏制定的審美價值系統為圭臬,他獨愛用“宣德”香
           為“ 陶轮间”。其他文人則精心佈置自己的文房,在其中鑑賞書畫、欣                  爐。在這本獻給愛人的回憶錄《影梅庵憶語》中,他用一個章節詳細描
           賞琴樂。                                              述了他們焚香的共同嗜好。我們可以從中得見一位明代文人如何享受這
                                                             種焚香妙賞之樂:
           明代的家具在風格和構造上日趨精巧。能工巧匠們的雕刻工藝日臻精
           細,製作出了有弧度的面板和扶手以更好地貼合人體的輪廓,正如拍品                      姬,每與余靜坐香閣,細品名香⋯⋯寒夜小室,玉幃四垂,毾重
           編號32、52的圈椅。細木工的技術得到精進,得以將用於固定結構的榫                    疊,燒二尺許繹蠟二三枝,陳設參差,堂幾錯列,大小數宣爐,宿
           和銷隱匿起來。不過,最令人驚嘆的是名貴的硬木可以被切割達到的薄                      火常熱,色隐如液金粟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歷半
           度是廉價木材所無法比擬的。萬曆初年的范濂(生於1540年)是一位文                    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純是糖結。熱香間有梅英半
           化評論家,他在1593年出版的《雲間據目鈔》一書中記錄了這一風潮。欣                   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        11
           賞珍貴硬木的風尚是在他的時代出現並流行起來的,因為這種家具“余
           少年曾不一見”。當時“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用細木數件,亦從吳                  焚香氤氳寄託了冒襄對自己摯愛的亡妾的感情、追思和懷念。從中人們
           門購之”這種影響力日盛,驅使收藏家和工匠們轉向黃花梨、紫檀、櫻桃                  能夠體會到明代文人的文房雅室中清麗雅致的品味。
           木和烏木等更名貴的木材,甚至用於床和櫥櫃等日常物件的製作。拍品
           編號14、24和37的椅子彰顯了明代家具這一卓越成就。                       結語
                                                             誠然,這些晚明文人的詭態美學向我們展現了嗜好之於我們生活的非凡
           文人對置於文房家具之上的器物也異常看重,筆筒便是一個很好的例                    意義:無論是收藏奇石、花草或家具,還是對弈甚至鬥蟋蟀!四個世紀
           子。顧名思義,筆筒中擺放了文人最重要的工具:毛筆。拍品編號64筒                  前的文人士大夫雖然無法想像未來環境的劇變,但他們委託訂製的家
           身上天然的木結成為了一個點睛之筆,提升了這件器物的欣賞價值;拍                   具卻經歷了時間和空間的淬礪煥發出無窮的魅力,引起了來自五湖四海
           品編號10由稀有的紫檀木所製,亦有類似的特點。紫檀是一種密度極高                  的人們的共鳴。今天的收藏界依舊承襲著不朽的明代美學,這便是絕佳
           的木材,來自熱帶地區(多來自遙遠的海南島、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地)                  的佐證。
           的常綠喬木。但是其稀缺性不僅是由於跨越千山萬水進行採購的不易,
           也因為這種樹木本身生長非常緩慢。一棵有三百歲樹齡的樹可能只有十                   1     蔡九迪(J.Zeitlin),《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 第69頁
                              8
           來米高,直徑不過三十厘米  。明朝尚未閉關鎖國,在當時的國際貿易中                 2     同上
                                                             3
           相當活躍。                                             4     同上
                                                                柯律格(C. Clunas),《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地位》,第13頁
                                                             5     同上,第42頁
           III) 香爐:“鼻觀”                                      6      J.P.Park, Art by the Book: Painting Manuals and the Leisure Life in Late

           除了採用從東南亞進口的異國珍稀木材來製造家具之外,文人墨客對焚                     Ming China, 第22-24頁
           香也情有獨鍾。冒襄(1611-1693年)和他的侍妾董小宛(1624-1651年)         7      佚名,《談美人》收錄於衛泳輯刻的《枕中秘》
                                                             8

                                           9
           鍾愛一種來自真臘(柬埔寨)的香,名為“黃熟”。焚香曾被用來“熏                   9     墨一閑(Sam Marsh),《筆筒淵鑒》 ,第54頁
                                                                 冒襄,余懷,Plum Shadows and Plank Bridge: Two Memoirs About

           制長袍”來處理一些難以水洗的名貴衣物,但焚香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Courtesans, 第36頁
           值得細細品味。自然地,香爐和香架也成為了文人生活中的一種重要                    10    柯律格,《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地位》,第43頁
           器物,拍品編號9、19、20和35展現了這種高雅的品味。文震亨(1585-             11   冒襄,余懷,《<影梅庵憶語>和<板橋雜記>:兩部名姝回憶錄》,第36-37頁
           1645年)在卷七中討論了香爐:



                                                                                               THE H COLLECTION  |  19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