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Christie's Dec 2, 2015 Scholars Rocks, Hong Kong
P. 22
等藝術元素。藏石人隨著石頭的峻瘦比例以掇山、 間,當地居民開始鑿取石源豐富的原始石灰石,再
斑駁紋理以識別石齡、 雄厚的石體以表現大自然的 放置在湖裡進行數十年的天然風化。太湖石是造園
氣勢、層巒疊嶂的以突出層次深度,而溝紋、凹洞 的最佳石選,只會偶然成為文房供石。
或穿孔則能增添節奏感及和諧的構圖。以上種種元
素亦屢見於中國山水畫。事實上,文人畫跟文人石 同為石灰石,「祁連石」出自位處甘肅嘉峪關東南
一脈相承,兩者在造型及主題上有著共通的語言, 面約 70 公里的祁連山。自十七世紀起,適逢黑靈
在美學與哲學層面亦出自同源。清代梁九圖所撰 璧石供應量漸趨式微,祁連石遂成為其取替品,擠
《談石》一書中正提到:「藏石先貴選石,其石無 身文人石之列。藏石人不再追求罕見的黑石,而逐
天然畫意不中選」,可見品石與賞畫確有相通之處。 漸對祁連石上奇特的褐灰色產生興趣(拍品 3021
號)。褐灰祁連石石面一般皴皺綿密,石體小巧,
「靈璧石」流行於唐、宋兩代,亦偶見於往後時期, 石身生成細珠結節,驟眼看似是石面上的堆積物。
自北宋迄今一直成為文房清玩的首選(拍品 3003、
3005、3010 及 3017 號)。此石采自安徽靈璧的地 雖然歷代皆視靈璧石及英石為首要的文人石,然而
下礦場,屬質地實密的石灰石或方解石,因其石質 明、清兩代期間,藏石人的石選已見包羅萬有。「黃
堅厚,敲起來鏗然有聲。絕佳的靈璧石呈深黑色, 蠟石」於清代中期發揚光大,而黃玉、壽山、田黃
僅有淡薄紋理,表面瑩潤透澈(拍品 3010 及 3017 滑石亦同樣炙手可熱。黃蠟石(拍品 3021 號)採
號)。顏色介乎淺至中灰的,俗稱灰靈璧(拍品 自廣東及廣西河床,由金黃色的燧石組成,通常呈
3003 及 3005 號),音色最為清脆,早自宋代已甚 石英狀,質地堅硬、細膩、均勻,其金黃色澤及生
得藏石人青睞;石面通常帶有深溝,形狀曲折婉轉, 動紋理最得藏石人歡心。梁九圖《談石》曾這樣論
可以模仿古樸巉巖。帶有印紋或雜色的「多色靈璧 述蠟石 :「蠟石最貴者色,色重純黃,否則無當也。」
石」(拍品 3010 號),跟其他品種的靈璧石亦出
自同一產地,它們色澤斑駁,並且會形成沁斑,為 16
灰、黑靈璧以外的一員。
文人石的美學詞彙隨數百年來不斷擴張,經常借用
「英石」取名自其產地 - 位處廣東省北部,距離廣 上文學、繪畫與書法的概念及術語。鑒藏家最終以
州約 120 公里的英德。史上最早出現的英石正源於 形、質 、色 、紋,此四大要訣來評石 17。
此地,及後則覆蓋廣東及廣西一帶。英石至今已成
為文人石中最常見的一種,屬石質幼細的石灰石, 「形」,指石頭的整體造型,隨石體外型變化以「奇
一般呈深灰色(拍品 3001、3002、3004、3009、 石」、「怪石」及「逸石」作為分類。顏色暗沉的
3011、3020 及 3022 號)。跟靈璧石一樣,英石帶 石頭一般形態靈動奇巧,而色彩斑斕的則見恢宏氣
有淺色的方解石沉積物,即籠絡石面的白脈及疏落 勢。「玲瓏」18 一詞可上溯至宋代,用於形容體態
的窩囊。英石自古以來皆因其細緻紋理取勝,常有 嶙峋、巉岩透空而造型上佳的石頭 19。型態最為特
渦紋、氣泡等特徵。英石採自英德洞窟,古人則說 出的石型可選「四面」,以形容石頭多面可視,無
絕頂的英石得從水中奇巧處鑿取,固此色深質潤。 論從任何一方審視都極具觀賞價值。就靈璧石而
言,杜綰在十二世紀所著的《雲林石譜》即提到:
「太湖石」自唐代以降一直居於園林石之首,遂成 「或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從土中生起,
為最廣為人熟悉的中國名石。此石並非採自山洞 凡數百之中無一二」20,可見四面石極其稀有。
或礦場,而是出自蘇州以西的太湖。太湖石由石灰
石組成,一般呈白或淺灰色(拍品 3021 號),浮 「質」,即石頭的基本材質及相關特性。儘管靈璧
紋及幼坑脈籠石面。及至晚唐,帶有天然窩洞及沙 石、英石及太湖石均屬石灰石系,然而靈璧石與英
石衝擦痕的石灰石產量已相應減少,於是到北宋年 石密度甚高,不但扣之有聲,而且異常堅硬,鑒藏
家藉此分辨質地相對柔軟的太湖石。「聲」是測量
物質密度的良方,經常用於鑒賞靈璧石與英石,同
20 BEYOND WHITE CLOUDS 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