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藝行香港 2014
P. 26
新文化景觀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往往表現在這城市對於人們共同記憶與歷史資產的處理方
式。相較於開發新的文化建設,要保存舊有建築並開創新生命,需要克服的難題
可能更為複雜。在九龍荔枝角地區的饒宗頤文化館以及 D2 Place,分別代表著兩
種有趣的空間活化案例。
舊醫院改造――饒宗頤文化館
1
饒宗頤文化館有著優美的園林式歷史建築群,所在地的前身是荔枝角醫院 ,再
往前溯,19 世紀末該處曾是清政府的海關分廠、20 世紀初英國人建為華工屯舍,
之後先後成立過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和精神病療養院,悠長的身世與香港
歷史和社會轉變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在香港發展局 2008 年起推動的「活化歷史
建築伙伴計劃」中,這裡被列入首期的活化項目之一。而 2009 年由獲選的非營
利機構――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重新規劃,讓這
一排排承載過許多人生故事的雙層平房,搖身變成推廣文化藝術的空間。
以國學大師饒宗頤命名的文化館,主要在推崇饒宗頤學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喚起人們對傳
統美學的認識。年齡近百的饒宗頤,1917 年出生於廣東潮州,他自幼聰穎靠自學成家,後
來不論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係等人文科學領域中,
都有卓越的成就與貢獻,並受到國內外同儕與後輩的崇敬。更驚人的是他在藝術方面也有
深刻領略,無論是書法、山水畫的創作,甚或是音樂均能自成一格。
對於網路世代的年輕學子來說,可能很難想像這位當代最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學巨匠,如何
能夠飽覽群書,達到「古體、律、絕,無一不精;騷、賦、駢、散,無一不曉。」饒宗頤
與香港的緣分起於 1952 年,一直到 1968 年間,他都在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後來先後前
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國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學等
院校機構任職,或受邀擔任客座教授。目前定居於香港。
1. 園區內的文化旅館「翠雅山房」大堂。
2. 園區活動。
3. 中區。
4. 下區。
5. 演藝廳。 註 1. 前荔枝角醫院建於 1921 至 1924 年間,1996 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