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科技與創新管理
P. 99
新世紀的領導人必須配合新世紀的特質做新的調整。過去領導者習慣展現
自己的專業能力,喜歡提供答案給部屬,但是新世紀的領導者,不宜再採取提供
答案的領導風格,必須提出眼前的艱困問題,讓大家透過互動面對問題去共同解
決問題。
過去領導者喜歡展現權威而去保護部屬,不受外來壓力或困擾,但是新世紀
這種過於保護大家不受干擾無法提供成長機會,應該讓全體接受現實動盪的難
關,以激勵全體堅定加強自己的抗壓能力。
科技的快速變遷,定型化的領導或管理,失去組織的創新與生機。因此,新
世紀領導者,不要求大家定型化,而應該解除定位模式,促使嶄新面貌與重生。
新世紀的領導者,不宜引導大家維持現狀,不宜求常安於一時,相反的應該接受
挑戰,面對考驗之衝力風波,並且帶動全體,揚棄過時的陳腐弊態。
學者所提之領導定義整理歸納出領導的要素:
1.領導的情境必須發生在兩人以上的團體中,包含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2.領導是互動的過程,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互相影響。
3.領導者必須被人認同,才能發揮影響力。
4.領導是為了要引導成員,達成組織目標。
領導與組織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組織的績效顯然與領導有直接的關係。
梁馨科與凌孝綦(2007)提出組織生命力與領導行為的關係架構,突顯組織的生存
發展與領導的直接關係。
領導理論的回顧
Robbins(2009)國內外學者對領導行為的研究可分為三種觀點:特質論(Trait
Theory)、行為論(Behavior Theory)、情境論(Contingency Theory)。
(一)特質論
特質論者強調領導者的個人特質是領導行為的成因,其強調的是外在行為的
觀察,而領導者的特質為天生的,無法藉由後天的培養而成;並且認為成功的領
導乃由於領導者擁有些個人特質,包括生理、人格特質、智力以及人際關係各方
面。此一時期的研究主要偏重於人格特質的部份來探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