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課程手冊
P. 23

達 人 學 習






                                                     藍珮禎


                                                     向土 地學習 -當都 市設計人
                                                     遇到樸門


            以下內容摘錄自『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永和的故事,社大的故事』一書
                 小苗長成大樹需要時間,人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也會變成越來越簡單、素樸。墨
            鏡、短袖白上衣、短裙與涼鞋。這是社大工作者婉鈴,在農場第一次見到同班同學-「泡
            泡」藍珮禎的印象。回憶初次見面,婉鈴笑說:「那時候就在心裏想,這人完蛋了,來這
            種野外環境穿這樣,等等她一定會被蚊子叮得滿頭包!」

                  本業從事美術設計的泡泡─藍珮禎,則說自己投入樸門學習領域的初衷,其實是為
            了「贖罪」。「當唐敏老師問我為什麼要學樸門,我回答她:『老師我有罪,我不是一個好
            的地球使用者 ,我甚至製造了塑料垃圾與商品!』於是,我的贖罪從學習生態設計、改
            變生活習慣、農場志工三項開始。」

                 而這三年多學習與實踐的「贖罪」過程,也將泡泡淬鍊成自然生活達人-無論堆肥、
            育苗、養蚯蚓、垃圾分類與再利用、嚐百草、吃野菜、香草香料應用、採種保種、植物
            乾燥保存美術應用等,全部難不倒她。除了技能滿點,身體的感官也越來越敏銳,「吃
            得越來越新鮮、越來越挑嘴,我都笑說,樸門各個是檢測器、各個是吃貨!」

                 不過,對泡泡來說,最大的轉變其實是觀念。從農事中體察、了悟人生之道,開始
            對周遭的人事物產生省思,原來以為毫不相干的學問,實則是觸類旁通。「觀察農場作
            物和四季的變化久了,對人事物的觀察也變了角度,明白很多事沒有絕對,只是放在不
            適合的位置而已。例如在沒有陽光的地方,種了最需要日照的瓜類,當然怎麼種都長不
            好啊!例如老一輩從做農裡苦過來,當然不想你重回他們的苦。」
                 除了對人同理,樸門學習者更將關懷觸角延伸到整個地球,站在不同的位置與角
            度,替萬物發聲。講起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泡泡面色凝重:「當大家都忙碌於眼前
            的事,而忽略對環境生態的學習,沒幾個人懂為什麼北極熊消失會跟自己有關係;更沒
            人懂為什麼喝珍珠奶茶用吸管、外帶食物用塑膠袋會變成罪過;沒人意識到海龜鼻孔插
            到吸管、鯨魚吃了一堆塑膠袋,其實都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啊!」










                                                  - 20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